永光专栏-投资于人,承担风险,适时放飞-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
  • info@nandu.org.cn
  • 010-51656856
  • 南都微信
  • 南都微博
投资于人,承担风险,适时放飞
2014-11-14

投资于人,承担风险,适时放飞

——在2011届银杏伙伴分享会上的发言


 听着银杏伙伴讲他们的故事,很真实,也很平实。我们听到了一个最核心的一个词,就是改变。他们发现社会问题,努力去解决社会问题,改变社会。

三年里,银杏伙伴自己也在改变。在成长过程中,他们也有很多纠结,有很多困难,有个人职业上的困惑,也有家庭的困难。

银杏伙伴要“胸怀天下、脚踏实地”,这是南都基金会对你们的要求,也是提供资助时的一个契约。这个契约没有要求你们有什么具体的回报,而是要有一个承诺。就是期望你们能够为这个社会,为这个行业的发展,承担更多的责任。

银杏伙伴已经成为优秀青年公益人的标志,他们需要更多力量的支持。除了南都基金会的投入,已经有一些有远见的基金会支持他们。比如敦和基金会、心平基金会,还有银泰基金会,最近我们也在与壹基金探讨支持银杏伙伴的可能性。

实际上,南都基金会在银杏伙伴项目上投入很少。银杏伙伴每人3年资助30万,加上其他的一些活动,包括培训、出国考察和管理支出,每个人投入40多万。3年40多万如果用于一个机构的项目资助,是微不足道的,但这笔钱用在银杏伙伴身上,使得他们个人的成长获得很大的突破。对人的投资,是最有价值的投资。

敦和基金会霍庆川有一个说法:运作型基金会是做产业,把自己项目做大;资助型基金会是做投资,让投资对象做大。敦和基金会创办人叶庆均是做投资出身的,他懂得把钱投在最好的项目上,自己不做项目,乃至“做基金的基金”,哪个基金会项目好,我就跟进投资。他追求的投资回报是,投资对象更好地回报社会。

商业投资讲究赚钱,赚了钱就退出,但也可能赔钱,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公益投资,也是如此。投资于人要勇于承担风险,投资之后,也需要考虑适时退出。

南都基金会能力有限,而银杏伙伴群体则有无限的发展空间,所以南都基金会理事会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银杏伙伴要走向独立,自己管理自己。

不是说南都基金会这个项目不做了。南都基金会创办人周庆治先生前几天跟银杏伙伴们交流,说“你们独立以后,南都基金会的投入不仅不会减少,还会更多。”当银杏伙伴建立起自己的组织之后,你们可以自己去管理自己,自己去解决自己的问题,自己去独立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希望银杏伙伴这个优秀群体在中国公益行业的发展进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今天中国公益行业是一种什么状态?一个陈旧的慈善体制、官办慈善机构控制着行业90%以上的资源,这是当下中国唯一的改革死角,固守旧体制的顽固堡垒。并不是党中央、国务院不愿意他们改革,也不是广大公众、社会不要他们改革,都在推动改革。但这些机构背靠政府,可以轻松地获得社会慈善资源。中央一再讲,改革要壮士断腕,就是要动原有的利益格局。但是官办慈善只看重自己机构的利益,离开政府,去行政化,就意味着去垄断化,他们不愿意放弃这种的特权。

慈善行业存在很强的抵制改革的力量。中国的医书上讲,人病到“皮死麻木不仁,肉死针刺不痛”,就无可救药了。这些机构,都有政府背景,领导人都是共产党员。习近平主席早就讲: “丢失共产党员的信仰,就会成为功利主义者”。官办慈善机构不改革,为的是保护既得利益,就是功利主义者,倒推的结论就是:不讲信仰。

我刺激的话说得很多了,今天还要说,对旧慈善体制,再不开刀,误国误民!

今天上午习近平主席在APEC工商领袖峰会上又讲,改革就是要敢于对顽症开刀。慈善体制改革需要两头压力,上面是党中央,下面是全社会,上下一起推动。但我并寄太大的希望。中国公益行业的振兴、发展,需要银杏伙伴这样的新生力量壮大起来。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公益,他们代表着未来,也寄托着我们老一代公益人的理想和期望。

希望银杏伙伴们更好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担当引领公益行业发展的使命,团结起来,发展壮大自己,同时影响更多的青年公益伙伴。

衷心希望银杏伙伴们,成长为中国公益的银杏林!

(据现场速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