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初,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在美国宣布:他们联合发起的“捐赠承诺”行动后,已有40位亿万富翁或家庭承诺,将把自己的过半财产捐献给慈善事业。巴菲特说,接下来6个月,他和盖茨将与中国、印度的富人见面谈慈善。
9月29日,被媒体称之为巴比慈善晚宴的冷餐会在京郊拉菲特城堡酒店举行。约有50多位中国富豪参加,其中包括民营企业家曹德旺、陈丽华、陈发树、王传福、郭广昌、周庆治、冯伦、潘石屹,IT精英张朝阳、李彦宏、马云,职业经理人王石,还有民政部长李立国等数个部长及工商银行姜建清、中国人寿杨超、招商银行马蔚华等央企领导人应邀出席。晚宴上,比尔·盖茨与巴菲特讲述了自己的慈善故事,中国的富豪们也分享了自己的慈善心得。晚宴由阳光文化基金会承办并由杨澜主持。整个晚宴显得轻松愉快,只是对出席人员名单的保密和拒绝媒体采访,让不少媒体不得不扮演起慈善“狗仔队”。
中国的慈善远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需要事件来吸引眼球。巴比慈善晚宴引发的媒体关注,是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最密集的一次。如果说中国哪一家报纸和电视台没有报道过这一事件,谁都不会相信。总体感觉,巴比慈善晚宴让中国慈善界、尤其是富人接受了一次关于慈善理性的强刺激。
“劝捐”还是交流,一波三折
看到盖茨和巴菲特要来中国和富人谈慈善的消息,笔者的第一反应是,中国的国情及慈善环境与美国迥异,应避免媒体过度炒作或片面解读,把两位的好意曲解,立即写了一篇《中国富人不急于学美国富人捐财产》的文章,开宗明义称:“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与中国富人谈慈善,相信能给中国富人做好慈善带来积极正面影响。但中国的慈善事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富人像美国富人那样捐财产的条件还不成熟,社会舆论也不宜借此制造压力,以捐款多少来评论富人为富‘有仁’抑或‘不仁’”。并从四个方面阐明了“不成熟”的理由。
果然,巴比来华与富人谈慈善的计划很快就被贴上“来华劝捐”的标签。媒体拿着富豪榜、慈善榜的单子挨个调查,部分受邀富豪名单和他们是否参加晚宴的报道备受社会关注。一时间“中国富豪因为怕被劝捐而不敢赴宴”的消息成为舆论的“卖点”。为此,9月2日,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驻华总代表叶雷在一个慈善论坛上公开澄清,比尔·盖茨只是顺道来和50位中国富人做一个关于慈善方面的交流;9月14日,盖茨和巴菲特更以亲笔信“辟谣”,申明此次中国之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倾听,以及与那些对慈善活动感兴趣的人分享经验,参加的中国富豪无须作出任何捐款的承诺。
与此同时,因汶川地震中的表现受到世人称颂、之后坚持高调“慈善秀”的陈光标先生,“出于义愤”给两位慈善大师写信,表明自己要“裸捐”(死后捐出自己的所有财产),以此作为给他们的“见面礼”。这一“火上浇油”的举动令中国媒体进入“娱乐化”的亢奋。陈光标往返穿梭于各个电视台,接受采访或作为访谈嘉宾进行对话、辩论。在《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中,陈光标高喊“杀富济贫”的口号,要求政府查帐,让一些富人倾家荡产,没收其财产来济贫;他认为60%的富二代是败家子,要求马上立法开征遗产税。这些言论使得辩论现场异常火爆。不论辩论双方的观点如何分歧、言词如何激烈,这样的辩论是不同慈善理念的碰撞,是厘清一些慈善基本问题的好机会,总体上是健康有益的。在参加《深圳电视台》辩论时,我表达了对陈光标“裸捐”表态的观点:第一,我对陈光标先生“裸捐”没有兴趣,因为那是几十年后的事,我所感兴趣的是他现在如何做慈善。第二,陈光标先生在汶川地震中的英雄壮举,使他成为媒体的焦点,今天又用承诺“裸捐”再度成为媒体关注焦点,引发很多讨论,这是他的独特贡献。
陈光标先生年年高调用人民币垒墙搞布施式慈善,一个重要理由是“慈善组织不透明,不可信”,干脆就让现代慈善退回到传统慈善。事实上,中国慈善组织财务公开透明、项目优秀的也不少;即便对哪个慈善组织都不相信,你也可以依法成立非公募基金会,通过专业化运作让慈善资源的使用更有效率。需要慈善组织们检讨的是,我们是否能理直气壮地宣称,慈善组织一定能做到公开透明,让公众信任,让捐款人放心?
正确解读巴比中国慈善行的用心
笔者比较欣慰的是,在巴比慈善晚宴的事件中,媒体并没有对中国富豪们未能一呼百应地承诺“裸捐”大加挞伐,富豪们对于慈善应该更加理性、专业似乎有了前所未有的共识。
在晚宴次日举行的记者会上,盖茨道出了选择中国原因,是因为中国的亿万富翁的数目已位居世界第二。他说,中国第一代富豪关注的中心是“如何确保捐赠的钱能够非常得体、适当、有效地被使用,以及他们对自己及家人做出怎样的安排”。巴菲特也解释道,他们的慈善行并非全球巡回的访问,来中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财富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比较新的事物。他强调“慈善是每个人自己决策的事”, 所以会先声明,不是来劝捐,不想对中国任何富豪施加压力。
在2010全民公益(广东)论坛上,杨澜谈到巴比慈善晚宴时也进行了澄清:一开始,媒体和社会的兴奋点是放在他们两位在美国进行的捐助承诺,大家兴奋点在谁会捐,捐多少,“裸捐”的新闻因此屡见不鲜。但更值得关注的应该是“有效慈善”。与其关注捐多少之类的“裸捐”问题,不如关注“捐给谁、怎么捐、捐的结果又是怎样”。
这是对巴比慈善晚宴的正确解读,也是前后两个月的这一慈善事件给中国慈善界留下的遗产。
如何让财富发挥最大价值?富人身后财富的归宿是什么,是每一个富豪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在接到巴比慈善晚宴的邀请后,中国首富宗庆后表示,相比捐献资产的慈善行为,他认为当下中国更大的慈善是做大、做强企业,产生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国家和社会带来更多财政收入。“让更多的人因为娃哈哈的存在而生活无忧,这样才是大善”。当然,在中国慈善排行榜上,宗庆后的排名并不落后,他支持女儿宗馥莉在5年前成立的“馥莉慈善基金”,也在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慈善项目的运行中努力创新。中国首富对于财富的态度,似乎代表了当今中国富豪的主流意志。
中国的富人慈善将随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而逐步走向理性、成熟。在国人刚刚遭遇完“三聚氰胺奶粉”的毒害,又面临“皮革奶”偷袭,整日为食品安全提心吊胆的当下,中国富人先做好企业家,再做慈善家才是国人的福分!
家族基金会—私人财富的最好归宿
2004年颁布实施的《基金会管理条例》为中国富人慈善开放了空间。过去,中国富人做慈善只有开捐赠支票的份,现在有权自己开办慈善机构—非公募基金会了。短短6年间,全国非公募基金会数量已逾千家,除少数属于大学和国企开办的基金会,主体是私企和私人基金会。
“我国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正处于起飞的初期阶段,可以预期在接下来的十到二十年期间还将是设立非公募基金会发展的高潮期。这与世界上各国基金会的发展规律基本吻合”,这是笔者在《2008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报告》中所做的判断。在一次哈佛大学的演讲中,笔者更对美国同行夸下海口:“中国改革开放30年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未来30年中国基金会的发展也将创造世界奇迹,预言将是美国第一,中国第二”。一位美国同行说:“很可能是中国第一”。
此言不妄。如不出意外,未来30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亿万富豪数量也将名列世界第一。中华民族素有乐善好施的传统,在现代慈善事业发展上我们是落后了,但中华文化传统中并不缺少慈善的基因。曹德旺先生对于巴比慈善晚宴的反应是:中国人知道怎么做慈善,不需要外国人来给我们说教!表达的就是这层意思。他打算拿出福耀玻璃价值40亿人民币的股票,捐给正在设立、以他父亲名字命名的河仁基金会。
河仁基金会可能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家族基金会,而家族基金会正是私人财富的最好归宿。
在美国近10万家基金会中,只有1%的社区基金会属于公共慈善机构(public charities),类似中国的公募基金会。企业基金会也只占3%。其余90%以上的均为私人和家庭出资建立的基金会,其中大部分为家族基金会。
洛克菲勒家族建有10多个基金会,最着名的有洛克菲勒基金会、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和洛克菲勒家族基金会。一百年来,洛克菲勒家族慈善在教育、医学和公共卫生、社会福利、自然生态保护、文化艺术、经济发展和国际谅解领域做了无数的好事,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中的贡献无与伦比。举例,从40年代到70年代,一项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发起并资助、在南美和亚洲缺粮国家开展的培育优良粮种的实验室计划--“绿色革命”,被诺贝尔奖评委会称“拯救了缺粮国家10亿人的生命”。
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家族基金会大概是建于500年前的德国富格尔家族基金会了。1516年,银行家富格尔在德国历史名城奥格斯堡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福利院。富格尔福利院由8条小街和67幢楼房组成,被当地人称为“城中之城”。福利院有免费医疗和护理的病房;区内的图书馆可供住宿的老人们借书、听音乐;院内的老年大学教授外语、健康、艺术等课程。富格尔福利院的费用主要来自富格尔家族基金会的金融投资收入。在福利院生活的老人年付租金只需一个莱茵盾(约合0.88欧元),500年不变。
从财富的积累到财富的传承,由富一代到善二代、善百代,家族基金会无疑是富人财富的最佳归宿。与公司基金会相比,由家族私人财富投入设立的基金会没有市场利益诉求,因此更加纯粹;即便家族基金会还持有公司股份,也已经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家族基金会最可靠之处是,后人会把家族的荣誉视为生命,把继承先人的光荣与梦想,追求卓越当作无尽的目标。
家族基金会的腐败率最低,符合逻辑,也符合人性。笔者在美国受邀到一个家庭访问,女主人谈及办家族基金会的好处:家族基金会让我们家庭更和谐,子女更幸福。本来,三个姐妹都很忙,难得见面。办了基金会以后,要经常在一起讨论事情,关系更亲密了。现在,正在下一代中选拔接班人呢。
在中国设立家族基金会,已经有了法律规范。《基金会管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用私人财产设立的非公募基金会,相互间有近亲属关系的基金会理事,总数不得超过理事总人数的1/3”。这意味着,在最多25名理事中,可以有8名是近亲属,他们还可以担任专职工作并受薪。
一位国内富豪咨询办基金会的事,笔者向他介绍了家族基金会,他非常接受,希望等孩子长大了去学习慈善专业,将来管理家族基金会;而在办家族基金会之前,先办一个公司基金会。他的意思是,做慈善不能等,今天先办个小的公司基金会,慈善从现在做起;未来再办个大的家族基金会,把慈善进行到底。
盖茨和巴菲特如果听到这话,还不乐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