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圈子里虽然高手如云,但是大多数可能仍是新手。尽管大部分新手不会搞出这样的“大新闻”,但各式各样的因为贪婪、无知和自大而产生的失败和蠢行,可谓天天都有、日日常新。
创业者常常被赞同和默认包围着。周围的人甚至会起到一个“回声壁”的作用,强化他们的错误认知,使得他们格外自信、自大。一些创业者之所以有荒谬的言辞和行为,恰恰就是因为他们周围没有足够多的反对意见、没有足够好的异见者。
尽管轰轰烈烈的全民创业大潮已经逐渐退去,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懵懂无知的年轻人,在资本的推动下,突然进入到他们从未接触过的领域——企业管理。
如今的创业圈,特别喜欢提“邓宁-克鲁格效应”(又称达克效应)。大意是,在一个领域里水平低下的人,通常比较容易搞错自己在这个领域的专业水平。或者不那么严谨地说,就是水平不怎么样的人特别容易高估自己,误以为自己其实还“罩得住”。
恰恰也是在创业圈子里面,有一些新人高管们一面意气风发,一面不停地犯下拙劣的管理错误,无疑为我们提供了现成的“邓宁-克鲁格效应”的案例。其中的一些,荒谬到我会以为是别人胡编乱造出来的。
▲ 中关村创业大街甚至成为了创业家们的“朝圣之地”,街道全长220米,有超过45家咖啡店、“创客空间”等创业服务机构。 ? 秋水长天 / 图虫
▌创业之怪现状
我之前听说的最神奇的案例是这样的。有一家创业公司的老板,忽然打电话给投资人,想要借一笔过桥贷款(Bridge loan,或称过渡性贷款,一种短期贷款,是企业为了取得更大笔或者更长期融资而作的暂时贷款)。
原来,这公司的老板从来不关注财务数字,仅凭自己的印象随意审批开支。直到有一天,财务告诉他,因为账上没钱,这个月的工资发不出来了。他才如梦初醒,跑去找投资人求救。这企业最后当然是垮了。
2019年一开年,也有一家创业公司爆发了神奇的事情。
是一家自动驾驶领域的创业企业,由三位创始人发起。三人都出自国内外知名科技企业,做了多年的研发。他们分别担任公司的CEO(首席执行官)、CTO(首席技术官)和首席科学家,都占有公司不小的股份,也都担任了该公司的董事。
有一天,该公司的微信公众号突然发出一篇声明,说首席科学家因为违反公司规章制度而被开除,同时也剥夺了他的董事职权。此时首席科学家正在国外,代表公司参加展会。不得不说,还真有点“宫廷政治“的味道。
一般公司有这么大的变动,为了避免公司声誉和业务受损,都会非常低调。这家公司如此高调行事,确实也是少见。
如果事情止步于几位创始人之间的纠葛,顶多也就是一出“创业公司宫斗剧”。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紧接着,该公司的投资人发表联合声明,说董事会从未知晓该公司这方面的决定。未经董事会许可而罢免董事,这就是赤裸裸的违反《公司法》了。
这个声明一出,瞬间把这个事件从“创业公司宫斗剧”拉低到了“小孩子在泥坑里打架”的水准。公司管理团队任性的法盲行为活活把公司运营搞成了“过家家”。
没过几天,首席科学家回国了,请了律师,发了声明,要通过法律维权。这场大戏,才刚刚开始,但这家创业公司,大概是要落幕了。
核心团队内斗,而且内斗不绝,官司缠身。这不但阻碍了技术开发,而且会吓退潜在的投资人。自动驾驶创业公司必然会经历长期的研发投入和亏损,才可能迎来产品上市和盈利的那一天,因此离不开投资基金不断的投资输血。在此刻遭遇如此事件,这家公司的命运几乎已经确定。对于那些已经投入了上亿美元的投资基金,恐怕也不太好过了。
创业圈子里虽然高手如云,但是大多数可能仍是新手。尽管大部分新手不会搞出这样的“大新闻”,但各式各样的因为贪婪、无知和自大而产生的失败和蠢行,可谓天天都有、日日常新。
▲ 2016年,街头招募团队的创业者。 ? 姜月春 / 图虫
▌被资本催熟的贪婪、无知与自大
生活在这个年代的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攒不了一千万的存款。
当投资基金把一千万打到你所控制的公司的账户上,绝大多数人会产生一种幻觉——以为自己拥有了“想怎么来就怎么来”的充沛资金。而一千万人民币,在创业投资上面,并不算很大的一笔钱。前面所说的那家公司,还没有任何产品——甚至没有产品雏形,就拿到了超过一亿美元的投资。
面对这样的局面,新手往往会产生两种心理。
第一种是贪婪。很多人都会意识到,只要把公司账户里的钱通过任何手段揣入自己的腰包——哪怕只是一小部分,自己就能负担得起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东西了。真正付诸实践的,倒也不乏其人。我就曾见过,一个参与创业的人提议用公司拿到的投资给公司每个高管买车。有的创业团队,很快就被贪婪毁掉,甚至有人锒铛入狱。有的创业团队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而内斗不止,最后不但企业做黄了,本来亲如兄弟的几位创始人也相互视为仇寇。
更多的人则会产生这样一种心理——自己可以随意开展哪怕是最宏大的商业计划了。不管工资多高的人都可以雇佣,不管多贵的设备都可以买,不管多大的市场营销行动都可以做。这些公司,预算做得一塌糊涂,从来都没有详细计划该怎么盈利。公司就好像是从空中掉下来的一枚鸡蛋。创始人们总期盼着有下一轮融资能把公司接住,然后再抛回天上,而不至于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摔个粉碎。
不过遗憾的是,和水泥地亲密接触的创业公司,才是绝大多数。
更糟糕的是,这些创始人、联合创始人们,是企业管理者,位居整个企业的最顶层。如果不是刻意建立起自由批评的企业文化,企业内部难有人对他们提出反对意见。而投资人虽然愿意提出批评,却对企业了解不多,很难提出有价值的建议。结果就是,创业者常常被赞同和默认包围着。周围的人甚至会起到一个“回声壁”的作用,强化他们的错误认知,使得他们格外自信、自大。
时常可以看到一些创业者颇为自得地说出一些令人尴尬的话语,那发言者的表情和语气,显得他似乎是觉得自己说得非常高明,乃是“道破了令人不适的事实”、“点醒了无知的庸众”。然而在旁观者看来,却是十足十的不得体,乃至于无耻。
之前就有创业公司的老板,在公司年会上公然对全体员工鼓吹,在加班工作与家庭生活产生矛盾的时候应该离婚。还有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在快过年的时候忽然给员工发邮件说,年终奖是大锅饭,为了避免大锅饭,所以今年年终奖不发了。如果他真的这样做了,如果被员工告到劳动仲裁,员工恐怕会百分之百胜诉。
这些荒谬的言辞和行为,恰恰就是因为他们周围没有足够多的反对意见、没有足够好的异见者。他们总是被一群有意或无意的“点头娃娃”包围着,使得自己的狂妄与日俱增、愈发牢固。每次看到这些人,就让我想起古时候有些帝王,他们书法一塌糊涂,却被周围人吹捧得不知道自己的斤两,然后到处题字。
越是被资本疯狂追捧的那些创业方向,越是资历浅薄的创始人,就越容易爆发这种现象。这不禁让我感叹,一些公司虽然创始时期是大学生们发起的,沿途磕磕绊绊,最后也能获得巨大的成功,这实在可以说是天赋异禀了。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这些人真的是抵抗住了被资本催熟的无知与自大,经受住了人性的考验。
▲ 2018年7月,山东青岛,创业者在一场“创新创业大赛”中进行项目路演。 ? 图虫
企业经营、团队管理,都是非常专业的工作。其中很多知识,并没有像物理、化学那样得到了系统化,更没有形成经典的教科书。那常常必须经过长期的历练、一对一的辅导、广泛地阅读、不断地实践,才能逐渐掌握。
很多新人创业者,都没有担任过企业高管,对于企业运营没有第一手的认识,可谓“不但没吃过猪肉,还没看过猪跑”。这样的创业者,可能连一个企业经营的高手都不认识,在团队管理方面也只有少量的认知。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误以为自己足够胜任。
而过去的创业文化里,又弥漫着一种“一招鲜吃遍天”的幻觉。仿佛只要技术足够厉害、想法足够独特,就能赢得胜利。于是大部分创业者天天盯着自己的技术、商业模式,而没有那么在意最基础的经营管理工作,有不少创业企业就在无知和自大之中迅速夭折了。笔者之前的公司恰是此种案例之一。当年第一次融资成功以后的志得意满还历历在目,而后的失败,也恍如昨日。
如今的创业圈,比几年以前冷清了一些,但也更加理性了。如今,“邓宁-克鲁格效应”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起。企业经营、团队管理能力对于创业企业的重要性,也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很多人发现,只要能在自己不熟悉的专业领域找一位水平足够高、愿意投入时间的顾问或者导师,就能很大程度上解决前面说的问题。起码保证创业者不至于犯一些低级错误。
尽管蠢行仍然时有发生,但我国的创业者群体与创业者文化确实也在不断地走向成熟。愿所有参与创业的人,多一分谦卑,多一分克制,少一分自得,少一分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