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动态-第三届景行伙伴交流会在京举行-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
  • info@nandu.org.cn
  • 010-51656856
  • 南都微信
  • 南都微博
第三届景行伙伴交流会在京举行
2016-01-21

“从优秀到卓越,共塑亮丽风景线”第三届景行伙伴交流会于1月16日-18日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凝聚、激发、共创”,来自16家景行伙伴机构、资助型基金会同行、外部嘉宾和南都理事秘书处成员共6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1453365839571549.jpg

景行伙伴寻求更大社会影响力的思索及实践 

交流会上,百特教育、绿耕社工、绿色潇湘、亲近母语四家景行机构在“先锋思考”环节分享了各自机构寻求更大规模社会影响力的愿景以及实践中遭遇的挑战及对策。为了更大范围的解决所瞄准的社会问题,四家机构以不同的方式在进行从项目式到平台式的转型。

百特教育是以财商教育入手提升青少年的企业家精神、公民素养、财经素养的教育机构,创始人王胜介绍,百特过去五年累计服务了一百万的青少年,未来五年此数字要达到一千万,为此,百特正在将项目升级为产品,实现项目的课程化、产品化、标准化,使其能被其他更多的人所用,为大规模复制建立基础。此外,百特还要增加对公众认知和政策倡导的影响,为此正与高校研究机构商谈,合作成立研究中心开展基础调研、搭建数据中心、形成专项报告和政策提案等。

绿耕的黄亚军梳理了绿耕的10几年的发展脉络,从作为社工专业实习点的云南苗寨开始,一步步地以项目开展服务,再成立机构,整个发展中绿耕始终以城乡合作为切入点和重点,目前已经在全国三个省市有长期性项目。未来绿耕一方面坚持一线服务,一方面以一线服务为基地通过培训、督导、学习网络等方式进行城乡社会工作的价值、工作模式的分享,推动伙伴间的自主性学习、行动反思、交流协作和集体发声,在转型的一年多来已有来自政府、群团组织和社工机构同行的560余学员参加培训。

绿色潇湘的贺子从一张地图说起“湘江守望者计划”,它沿湖南省的水系覆盖全省122个县,在每个县找到当地环保志愿者,并和总计300多名的在地守望者达成一致,定期、定点观测所在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绿色潇湘提供工具和技术支持,大家守望相助,共同解决发生在家乡境内的、身边的环境问题。贺子深沉的分享:一线行动者是最宝贵的,他们面临最大的艰难,有更多实质性的、长期持续的工作需要一点一滴的做。当行动者太少时,支持者便不复存在,而所谓支持者可以选择做更广阔社会网络的整合者、综合资源和信息的提供者、能力提升的培训者,可以有很多有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撑的角色定位和选择,但绿色潇湘的态度是:选择和一线行动者在一起,并且和他们一起首先成为行动者。

亲近母语的创始人徐冬梅曾是一位语文教学研究者,她认识到现行小学语文教育的弊端,以儿童阅读为切入口,研发系列阅读课程及教学案例等供老师们酌情选择实践。这些课程以与儿童深层心理结构相对接的古今中外经典为材料,创造语言学习环境,培养有中国根基的世界公民。在口口相传的情况下已有300所学校参与,部分课程如《如有所诵》每年有200万人在用。未来亲近母语要凝聚各种力量,学者+教师+校长+家长+教育行政部门+公益机构+企业+政府(儿童),通过图书、线上线下的师训和学堂,同步发力实现更大规模的影响。徐冬梅表示要改变语文教育的现状要依靠几代人的努力,她只是一个创始人,“功成不必在我”,重要的是打好基础——明确理念、构建文化、建立团队,近期刚有两位一直参与亲近母语实验的特级教师离开体制加入这项以民间力量重建教育,以教育重建社会的行动中来。

此外,百信之家的创始人谢勇模先生作为外请嘉宾,也分享了他从一个村的资金互助社到孵化200家资金互助社的故事,毫无保留的分享了创业过程中的各种苦辣。百信之家在全国共推动了200多家资金互助组织的建立,涉及总资产30多亿元。

 1453365865384354.jpg


南都理事关于实现更大社会影响力的观察

本次交流会上南都有康晓光、徐永光、黄传会、何伟四位理事莅临参加,并与伙伴们进行了深度交流。康晓光理事以《公益的本质——现代中国公益事业的传统文化基础》为题指出由于公益的本质是利他的,利他又是违背本能的,一个社会、一种文明必须在它的价值伦理道德体系中对利他给予高的评价和认可激励才能使利他行为表现出社会普遍性,使公益具备厚实的土壤。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仁者爱人”“君子之道”等思想提供了这样的土壤,同时,在现代公益职业化、组织化的情况下也要与当今现实接轨进行重塑。

徐永光理事以《跨年回顾与未来思考》为题认为,中国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会出现更多社会问题和注重解决社会问题。社会组织是为着解决社会问题而生的,从逻辑上讲需要更多的社会组织来满足社会需求;社会组织总体的上升态势肯定高于经济下行幅度。中央提出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在“去产能,去库存”的同时,将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和购买服务的力度,鼓励社会投资来“补短板”。所以,社会组织应该有信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为社会稳定与和谐做贡献。徐永光还从《慈善法》、新《环保法》立法对社会组织发展的正面影响,互联网公益给草根组织带来公平竞争机会,NGO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化,供给侧改革与公共服务领域的政社合作,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的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精准扶贫给社会组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谈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报告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黄传会,也是南都的卸任理事,正主持十位报告文学作家为景行伙伴进行报告文学的写作。其中一位作家的稿子中提到初访爱有戏的刘飞,询问她在做什么组织时,刘飞说得他一头雾水,当听到“我们是一个非商业、非政府、非营利的组织”时,作者暗想“这又不是一九六几年,中国怎么还有这样的组织存在”,但在具体了解后完全被她们做的事情打动了。这说明我们的公益,尤其是眼泪指数低的公益太不被大众所了解,因此更需要更多的普通公众知道和理解。黄理事结合自己为“希望工程”进行报告文学创作,帮助“希望工程”宣传的体会,分享了如何通过报告文学方式推动公益活动社会知晓度和美誉度、扩大公益服务社会影响力、增加公众对公益的理解和参与等问题;同时报告文学的方式也可使公益进入时代的历史记忆中,留存下来。

何伟理事则从商业组织与公益组织财务报表的差异为切入点,指出公益机构必须要保证一定比例的非限定性资金才有可能实现快速的发展,并未公益机构打破资金被限定的瓶颈提出了三条建议:1. 扩展思路,在不触犯规则的情况下提高资金的使用率、规划资金来源的分配比例,尤其要放下向公众筹资难、筹资累的思维限制,更好的注重面向公众的筹资;2.年收入达到一定规模后可设立非公募基金会,将基金会与民非协同发展;3.如果收入结构中商品收入、服务收入上升,预测产品、服务有增长点,可以设立社会企业。

 1453365986727270.jpg

以公众筹款助力更大社会影响力的实现

此外,绿色潇湘的创始人刘盛和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王志云分别分享各自公众筹款的心得。

刘盛以筹款哲学开启分享,说明没有公共服务性的目的,则无道德权利筹款,提出筹款本身是社会资本的流动和价值呈现。公众筹款既是公众参与的高级形态,也是一种公众教育,而公众参与则是公众筹款的保障。还以绿色潇湘为例介绍机构如何在不同项目间形成“产业链”,实现各项目之间,项目中的公众参与和公众筹款的分流和互助。

王志云以联劝网的做法和经验指出网络筹款要使用好互联网思维,在目前国内公众对公益认知的现实情况下,其核心在线下,网络是手段和路径,关键在于以活动为基础,树立自身公众形象。还站在公益机构角度说明机构应突破的挑战,如: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及一站式管理、获得相关数据分析、建立线上筹款核心拥护者、增加能触及的案例分享和实操经验等。

  1453366059399732.jpg

景行伙伴互助探讨扩大社会影响力中的内部问题

与会景行伙伴还围绕三个有较多共性的问题进行了三场分论坛讨论,分别是百特王胜主持的“机构发展快速诊断”,通过核心价值观、关键业务指标、团队、转型等若干相关问题,以询问机构不同人对问题的回答的方式,快速诊断机构成员对机构发展的共识程度,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新途郭小牧主持了“扩张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分论坛,并讨论到扩张中对创始人的信仰和魅力是极大的挑战,能否持续吸引到人,并能够忍受不同的人非常关键。同时管理方面,面临文化要磨合,薪酬上要突破局限;理事会能否加强对HR的理解,在战略上来架构人力资源,并未员工提供职业规划都对扩张中的人力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提出在各行各业都缺乏人才,当今年轻人又不爱受约束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机制上创新,考虑人才共享计划,通过兼职机会发挥高端人才的对机构的贡献。

爱有戏刘飞主持的“从服务型走向支持型”,在此议题讨论中,对于支持型组织的基本要义,与平台性和枢纽性组织的区别,支持工作的内容和成效如何显现,以及资金来源等进行了探讨。

两天紧锣密鼓的交流探讨后,1月18日部分景行伙伴的工作人员参加了《说出你的故事》的培训,该项目由中央电视台《社区英雄》栏目总导演吴卉等三人发起,为参与者提供了公共叙事的实战培训,帮助伙伴们如何在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的呈现所从事事业,增进受众共鸣,提高对社区社会的动员能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