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观察-中国的艾滋病病例增长像“温水煮青蛙”,一定要控制住-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
  • info@nandu.org.cn
  • 010-51656856
  • 南都微信
  • 南都微博
中国的艾滋病病例增长像“温水煮青蛙”,一定要控制住
王若涛 2018-10-31

王若涛,曾任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控制中心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资源室主任,中国红丝带网流行病学专家



如今艾滋病在中国已经突破了毒品和卖血造成的血液传播,在已经过去的这两次流行之后,就是以性传播为主了。我们一定要阻止它进入到以性传播为主的状态,尤其是以异性传播为主。


艾滋病一旦进入到以性传播为主,就很难监控,它不会在一个时间段或一个区域突然爆发,性传播是弥漫性的、温水煮青蛙式的。


我已经从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的艾滋病控制中心退休15年了,退休之前,我是艾滋病控制中心的研究员。在中国,几乎人人都多多少少听说过艾滋病,它在中国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在1980年代后期,那时候的传播以静脉吸毒造成的交叉感染为主。从中缅交界的云南瑞丽开始,吸毒者分享吸毒用的针头针具,艾滋病在中国有了初步的传播。


第二个阶段以血液传播为主,集中在以河南为核心的中原地区。这是一次大规模的血液污染事件,医疗仪器在采集血浆的过程中被病毒污染,属于医源性的、事故性的传播。


有了这两次大的病毒传播阶段,艾滋病在中国广泛的人群、地域中埋下了种子。以此为基础,艾滋病在中国回归到了它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性传播形式——性传播。


艾滋病最早被关注的时候,就是以性传播为主,它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在未经安全防护的男同性行为(肛交)中更容易发生感染,早期引起重视是在美国、欧洲,后来追溯到非洲,发现也存在异性间的性传播,感染比例很高。


微信图片_20181031111224.jpg

▲ 据中国卫生部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的数据显示,2005年之前,我国新发感染者病例一直以注射毒品和血液传播途径为主,随后,注射毒品和血液传播途径导致的传播得到显着控制,但性传播病例却快速上升。从2006到2014年,通过同性传播的比例从2.5%增至25.8%。但到2014年,仍有66.4%为异性传播。 ? Nati Sci Rev


南非是艾滋病感染率非常高的一个国家,以异性传播为主。曾经有位南非的大法官来中国访问,当时中国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了吸毒传播、爆发性的血液污染传播,性传播这一途径才刚刚开始,还以男同之间的性传播为主。但是在南非,那位大法官说,一旦艾滋病从男同之间的性传播为主转变为以异性之间的性传播为主,那么艾滋病就难以从公共卫生的角度去控制。


他还说,不管用什么办法,何种宣传、干预措施,都难以阻止了。但也并非是彻底无法阻止,并非所有人都会感染,而是感染率会上升到一个很高的状态,然后慢慢稳定下来。南非统计局2017年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国艾滋病的感染率已经增长到了12.57%(2017年南非艾滋病毒感染者达到了706万人,感染率达到了12.57%。其中,15岁到49岁妇女的感染率最高,达到了21.17%,同年龄段成年男性感染率约为17.98%)


从性传播这个途径来讲,艾滋病的传播也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可以说,它是由性文化决定的。如今它在中国已经突破了毒品和卖血造成的血液传播,在已经过去的这两次流行之后,就是以性传播为主了。我们一定要阻止它进入到以性传播为主的状态,尤其是以异性传播为主。


性行为是一种先天性的本能行为,通过这种途径的病毒传播一般都很难控制,只能由特定的性文化去引导、调整。而我们现在就进入到了这样一种时代——现在很多青少年是“知行分离”的状态,知道艾滋病的危害和传播途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并不能做到有效的防护,他们对于性的认知和实际的行为是相分离的。


在过去,无论吸毒还是买血导致的艾滋病疫情爆发,相对都更容易被发现、控制。比如从中缅边境上报了一批异常的艾滋病阳性病例,工作组去调查,发现是吸毒导致的;从天津武清接到异常的病例上报,调查结果发现是献血浆时血液污染造成的。


但疾控中心难以接收到以性传播为主要路径的疫情报告,性传播是弥漫性的、温水煮青蛙式的。所以艾滋病一旦进入到以性传播为主,就很难监控,它不会在一个时间段或一个区域突然爆发。


现在中国每年报告的新增艾滋病病例是10万例左右,虽然看似每年都差不多,但病例的总数年年上涨,如果这个总数突破了人口的3%(截至2016年底,中国艾滋病病毒全人群感染率为0.06%),中国将会面临更为巨大的挑战,甚至可以说是灾难。一些非洲国家就是因为艾滋病的感染率高,甚至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打乱了社会生活。


艾滋病有一个特点,在目前的医疗水平下,只能用药物控制,而无法完全消灭感染者体内的病毒,感染者必须终身用药。一旦感染,病例就会增加,不像一些其他传染疾病可以被完全治愈。所以这会是一个温水煮青蛙式的上升。


至于应对办法,我认为就是必须要塑造一个有利于艾滋病防治、有利于掐断艾滋病传播的性文化,比如知行合一的、安全的性观念和性行为。现在每年都有孩子进入性成熟期,如果他们没有树立起安全的性观念,无法在性行为中保护好自己,就可能出现新的传播和感染,因此一定要关注青少年性健康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行动。



▌开放的性文化一定会导致性疾病患病率上升吗?


 沙龙现场提问 :现在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变成一种基本的生活设施了。“网约”这个事情现在变得似乎有些矛盾,在互联网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其实还很生疏,但是性又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请问您如何看待“网约”中的陌生和亲密?


 王若涛 我没有研究过所谓的“网约文化”,我从性疾病这方面来侧面回答。


很多疾病是可以治愈的,无论梅毒、尖锐湿疣、淋病,相对容易治好,它们的发病率远远高于艾滋病,但是只要正常用药,连续治疗,就可以治愈。


艾滋病不一样,一旦感染上之后,目前的医疗技术下只能终身用药。用药的目的是杀死存活在细胞外的病毒,但是目前的医药无法进入到细胞内,无法杀死在细胞内存活的病毒。所以一旦停药,细胞裂解以后,病毒会再次扩张,血液里的病毒指标就会上升。病毒载量的浓度上升之后,就具有传染性。所以艾滋病的问题在于无法治愈、控制困难。


日本的性文化其实是比较开放的,但是在开放的性文化下,他们反而将普通性病和艾滋病的患病率保持在了低水平上。也就是说,开放的性文化并不一定会导致性疾病患病率的上升。更重要的在于安全的性行为。


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讲,性还涉及到复杂的社会关系。所以我在想,当我们在传播性价值观念的时候,到底应该把什么放在第一位?是愉悦?还是健康?


是把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一个基本的社会单元放在第一位?还是把追求性的愉悦放在第一位?现在时代的潮流发展很快,我也不大明白答案应该是什么。在我年轻的那个年代,我受到的教育,是要把责任放在第一位。但是我不知道现在年轻人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有很多人跟我说,现在“性”和“生育”不像以前那样紧密联系了,很少有人说发生性关系就是为了要孩子。


我的年龄和现在的年轻人差别太大了,无法了解现在年轻人的想法。现在我感觉“性”和婚姻没有必然联系,很多人不一定要婚姻,不一定要组建成一个家庭,不需要考虑个人的性行为对后代的责任,他们可能只需要性愉悦。但即使一些年轻人的性价值观念就是以愉悦为第一位,认为其他的(婚姻、家庭、养育子女)都是副产品,我也认为性健康、性安全是不能被忽视的。


*本文根据南都观察和中国红丝带网、青少年全力以赴(ALL IN)举办的“互联网下的青少年亲密关系”沙龙整理,经王若涛确认。南都观察将于近日推送刘文利教授(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教授)的分享,她将从儿童、青少年“全面性教育”的角度阐述如何塑造一种负责任、安全的性认知和价值、行为判断。


扫描下方二维码可回顾沙龙直播,直播由沙龙协办方“凤凰网文化”支持;扫描下方图片二维码,阅读南都观察关于“艾滋病”的专题文章。

微信图片_2018103111123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