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动态-“中国好公益平台”启动一周年 推动公益产品规模化成效显着-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
  • info@nandu.org.cn
  • 010-51656856
  • 南都微信
  • 南都微博
“中国好公益平台”启动一周年 推动公益产品规模化成效显着
2017-11-27

11月23日,一场以“先锋、探索与共创——公益产品规模化的中国实践”为主题的论坛在成都举办。作为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7年会的平行论坛之一,此次论坛由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与新华公益联合承办,多位专家与实践者围绕主题进行了观点交流与案例分享。

20171127_114239_003.jpg


公益产品规模化成效显着

规模化是促进大规模地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2016年11月,由国内15家机构共建的“中国好公益平台” 正式启动,该项目的定位为“开放共享的公益产品规模化平台”,通过遴选认证、加速服务、传播推广和筹资服务四大功能模块,促进优质公益产品的规模化。

 

新华网公益服务平台创办人高向梅介绍说,2017年,中国好公益平台在全国19个省23个市开展了25次路演。新华公益发挥传播优势,努力塑造了“中国好公益平台”中国公益规模化第一平台的品牌形象。


20171127_114239_004.jpg

高向梅 新华网公益服务平台创办人


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项目总监黄庆委介绍了“中国好公益平台”过去一年的实践成果。一年来,全国共有2700多家机构参与路演,签订初步意向合作协议1115个。黄庆委还以“中国好公益平台”首批23个产品中复制数量排名前10位的产品为样本,通过“落地机构数量”、“直接受益人数”、“服务县市数量”、“撬动资金数额”四项关键指标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样本选取的10个产品在四项指标上均有比较明显的增长。例如“爷爷奶奶一堂课”,落地机构数量从2016年11月的6个增长到了如今的150个,成为黑马产品。


20171127_114239_005.jpg

黄庆委 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项目总监


作为品牌创建机构代表,北京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总干事方树功、“女童保护”发起人孙雪梅、海宁市素食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陈建龙进行了案例分享。孙雪梅介绍称,“女童保护”建立了标准化的项目流程,并通过推动政策配套助推规模化,目前足迹已遍布28个省份,覆盖儿童超170万人,家长40万人。陈建龙则表示,南关厢素食馆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自我造血,截至2017年10月底营业额已达 819.3万元,并已将89.8万元用于公益。

 

“好公益平台与各方伙伴在一年中做了各种探索和共创,但规模化做成功了吗?我们还在路上。”黄庆委表示,好公益平台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提升,下一步平台会在“选、培、宣和筹”四个方面着重使力,加速平台伙伴实现成功规模化的进程。


多方探讨 “规模化”路径

过去一年,关于“规模化”的争论在公益领域持续不断。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在论坛致辞中表示,一个商业产品解决了社会问题、满足了社会需求,就会有广阔的市场,它就一定会去扩张。但是对公益产品来讲,扩张往往会有风险,好的公益产品不愿意去扩张,结果就是浪费资源。

 

“公益好产品规模很小,社会需求很大,公益不求规模化,只能边缘化。”徐永光指出。

 

20171127_114239_006.jpg

徐永光 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国家行政学院马庆钰教授在论坛上作了题为《从公益供给角度看规模化解决社会问题》的主旨发言。马庆钰认为,当前中国的公益服务还存在很多短板,例如普遍存在供需信息不对称,欠缺研发与筹资能力,欠缺专业性支持资源,欠缺项目落地能力以及欠缺优质项目扩散和复制能力。“公益服务需要规模化。”马庆钰表示,“公益创新只有规模化,才能形成有效供给,彰显创新的价值。”


20171127_114239_007.jpg

马庆钰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论坛上,围绕“如何通过规模化实现公益产品的共创”及“规模化是否可以提供地区公益整体解决方案”的话题,招商局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李海、爷爷奶奶一堂课创始人贺永强、宁夏昊善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总干事田帅、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研究员胡小军、共青团四川省委社会联络部(志工部)副部长符俊杰、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李弘、山东社创执行理事张健等来自政府、学界及公益组织的多位嘉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20171127_114239_008.jpg


20171127_114239_009.jpg


公益领域的产品化、规模化是一个崭新的议题,这一过程中会涌现很多新的需求。据悉,未来“中国好公益平台”将汇聚包括渠道、资金、智力、服务、流量和规模化经验在内的更加细化的资源,围绕不同议题和领域的公益产品规模化开展专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