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观察-如果不进口,中国的垃圾根本不够用?-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
  • info@nandu.org.cn
  • 010-51656856
  • 南都微信
  • 南都微博
如果不进口,中国的垃圾根本不够用?
胡博阳 2017-10-20

全文3200余字,读完约需6分钟



在中国,几乎不需要支付任何环境成本费用,更有低廉的人工成本做配合,垃圾处理加工变得“有利可图”。市场对消费的渴望和疯狂,又带来巨大的资源需求。这一切都导致了中国对废料垃圾的大量进口。


7月,中国政府正式通知WTO,为了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自年底开始,中国将拒绝进口高污染外来垃圾,其中包括废弃塑料、纸类、废弃炉渣与废弃纺织品等品类。


长久以来,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进口国。据路透社,仅去年,中国进口的塑料垃圾价值就高达37亿美元,占全球塑料垃圾市场贸易总额的56%。洋垃圾到中国,是为了被回收利用,但长远来看,短暂的经济发展背后,是远高于收益的环境成本。



▌洋垃圾没带来多少好处


洋垃圾在中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早在1980年代,中国就已经有了洋垃圾拆解回收的生意。在进口的这三四十年间,处理洋垃圾的行业规模逐渐扩大,地点不断转移。所到之处,当地人都会付出代价。


1980年代末,广东贵屿镇出现旧电子设备的拆解生意。拆解回收带来可观的利润,整个行业规模日益壮大,国外的电子废物便通过深圳、广州、南海等转运点,大规模进入贵屿。电子垃圾在这里被拆解、分类,提取出黄金、铜、铅等金属。在“鼎盛时期”的贵屿,拆解出的电子垃圾达到千万吨级别,被称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垃圾村”。


20171020_100824_000.jpg

贵屿镇的工人对废旧电子产品进行手工拆解。 ? 图虫


根据2003年的一组数据,贵屿有将近80%的家庭投入拆解回收行业,不少人因此发家致富。一个家庭作坊的年收入甚至能达上百万人民币。有媒体称这种致富途径为“贵屿模式”。


电子垃圾为1990年后的贵屿带去了大量的财政收入,那时期的地方政府也未限制该产业的发展,“贵屿模式”由此“蓬勃发展”。


与经济上的富裕相对应的,是远高于收益的健康代价、治理成本。废弃的电视机、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中,含铅、镉、水银、聚氯乙烯塑料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因为没有专业的处理方法,回收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被任意排放。


2002年,贵屿镇卫生部门针对一村庄的学生开展体检,结果显示80%以上的中小学生患有呼吸道疾病。另据2010年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贵屿6岁以下的儿童中,有81.8%患有铅中毒病症,其源头很可能是电路板碎裂所产生的铅灰,或因为熔化铅焊料以提取黄金、铜及其他贵金属而致的污染。


就算拆解生意为当地带去了经济发展,但获益的也只是一小部分本地人而已。有调查显示,贵屿本地人多数是工厂主、作坊主、小生意经营者,而外来人口的主要工作内容则是电子垃圾拆解、搬运、三轮车拉货或载客,以及极少部分的小生意人。外地人同样在贵屿从事电子垃圾拆解,但往往只能做最底端的工作,收入根本无法同本地老板相比。


全国处理进口垃圾的地方不计其数,如果说贵屿负责了电子垃圾,那河北文安县则主攻塑料垃圾。文安的“辉煌”始于1980年代中期,从收购塑料瓶盖发端,渐渐茁壮成北方塑料垃圾的最大集散地。到2010年,中国6万多家庭式废塑料处理作坊中,文安就独占2万多家。


20171020_100824_001.jpg

2013年8月,华北某大型塑料产业基地,废旧塑料里夹杂很多医疗垃圾,针管经常成为孩子们的玩具。? 王久良 / 塑料王国


废塑料经家庭作坊处理后,一部分被用于回收再利用,剩下的化学废物大多直接堆放在附近的荒地,其中不乏难以被自然分解的剧毒物质。土地上翻飞着无言的账本,几代人将为此付出健康代价。



▌进口外国垃圾是必然?


废料垃圾进出口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大多数国家都有做着进口、出口、进出口的生意。废料也并不完全是无用的垃圾,例如废纸、废塑料等都可以重新加工再利用。以电子垃圾为例,每吨电脑部件中含有黄金0.9公斤,铜128.7公斤,塑料270公斤,铅58.5公斤,还包括有少量的钯、铂等贵金属。如果处理得当,会带来不错的经济收益。


回收垃圾显然有利可图,崛起的中国也成了世界废料首要进口国,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废料都流向中国。据英国《卫报》,中国在2010年进口了约740万吨废塑料、2800万吨废纸、580万吨废钢。2000-2008年间,欧洲塑料废物出口额增长250%,其中约87%出口中国。


向中国出口废料总量最多的是美国和日本。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自2000至2011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垃圾废品的交易额从7.4亿美元飙升到115.4亿美元;在2011年,占中国从美国进口贸易总额的11.1%。作为出口大国,美国在垃圾上也贡献颇丰,垃圾出口数额仅次于农作物、电脑和电子产品、化学品和运输设备。


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废料数量也是连年增长,是日本废弃物出口量最大的目的国。1999-2010年,12年间,日本对中国的废弃物净出口量是其废弃物出口总量的99.34%。出口比例还逐年上升,从1999年的26%上升到2008年的68%。中国也卖废弃物给日本,但比例极低,1999年,日本对中国废弃物的进口量占其废弃物总进口量的8.7%,到2008年,这一比例降至3.1%。


20171020_100824_002.jpg

2008年11月,浙江台州海门港废旧金属进口码头,堆积如山的进口固废金属等待运往拆解企业。 ? 图虫


为了避免发达国家把有害垃圾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联合国的《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修正案于1995年公布,禁止发达国家以最终处置为目的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危险废料。作为跨境废料交易的国际法依据,《巴塞尔公约》也仅仅禁止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输出有显着环境危害的废料,比如有爆炸性、易燃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态毒性和传染性的废料。而禁止名单中并没有可回收利用的废料进出口贸易。


在处理废料垃圾时,发达国家要遵守本国严苛的环境保护制度,此外还有高昂的人工成本和排污费征收标准。利益权衡下,发展中国家成为最佳选择,那里有更低的环境标准、更廉价的人工成本。在自由贸易的经济框架下,废旧垃圾流向处理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必然。


比如塑料垃圾,去年中国进口的塑料垃圾占全球塑料垃圾市场贸易总额的56%。而国际固体废物委员会(ISWA)在2014年的《全球塑料回收市场》报告中曾提到,塑料垃圾出口主要流向“最低抵抗”国家。说白了,中国就属于环境监管宽松,处理成本低廉的国家。


成为废弃塑料的第一大进口国,和中国迅猛增长的塑料消费量直接相关。早在2010年,中国人均塑料消费量就到达46公斤,相比五年前增长一倍还多,超过同期40公斤的世界人均水平。国内的化工企业难以满足塑料需求,于是从国际市场购买塑料垃圾,回收加工后充当塑料制品原料。2006-2012年,中国塑料废料进口量从580万吨飙升至890万吨,增长了66%。


在中国,几乎不需要支付任何环境成本费用,更有低廉的人工成本做配合,垃圾处理加工变得“有利可图”。市场对消费的渴望和疯狂,又带来巨大的资源需求。这一切都导致了中国对废料垃圾的大量进口。



垃圾处理方式落后


进口来的垃圾并非全都被有效回收,可利用的那部分被民间作坊粗略处理之后,剩下的则继续被视为无用的废料垃圾,接受“终极销毁”。但是即使是剩下的这部分,也并非完全无用。在一些垃圾处境经验丰富的国家,垃圾也是宝贝。


例如在瑞典,有36%的垃圾被回收使用,14%的垃圾用作肥料,49%的垃圾作为能源被焚烧。在瑞典所有的城市生活垃圾中,每年无法被利用只有1%左右。


在挪威最大的城市奥斯陆,由于城市纬度较高,每年有寒冷而漫长的冬季。所以需要更长的时间供暖。垃圾这时候就被广泛运用于城市供暖。奥斯陆近一半的供暖来自于垃圾焚烧,节省了大量的化石能源。


所有先进的垃圾处理经验中,分类处理显然是最有效的处理方式。


在中国的分类处理垃圾的实践当中,拾荒者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农村,他们常被称为“收破烂的”。拾荒者不属于正规的垃圾处理系统,却是中国社会较有效率的“垃圾精分类”实践者。他们将金属、塑料、纸张等分门别类,卖给回收系统,资源得以再利用。


20171020_100824_003.jpg

2012年1月,贵州省黔东南州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瑞雪。拾荒者冒着大雪在垃圾场中捡拾“宝贝”。 ? 图虫


但是这股来自民间的分类力量正在消失。2008年末至2009年初,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包装需求大幅下降,这似乎终于实现了“源头减量”,中国的回收行业也开始崩溃。据官方媒体报道,中国众多回收单位已经关闭,数百万人失去工作,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城市拾荒者。


在由官方力量主导的“垃圾精分类”处理的经验中,香港地区显得十分成熟。在香港,垃圾在被处理之前会先分类——都市固体废物、建筑废物、化学废物、医疗废物、特殊废物等。然后分别运送到不同的垃圾处理区域,包括西堆填区、东南堆填区和东北堆填区。


另外,香港还有专门的化学废物处理中心、动物废料堆肥厂来处理具体的废料垃圾。通过7个废物运转站,垃圾在各处理区域之间运转,最终抵达专门的区域,由此也实现了城市垃圾高效率运转与处理。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垃圾处理也采用了分类精加工的方式,保证了他们在狭小的国土面积内,仍然可以有效处理垃圾。


至于中国,对于垃圾何时进口,何时禁止,何处堆放,当地的居民似乎没有任何选择权那些生活在贫穷中而又无力摆脱的人们,在堆积如山的垃圾面前,竟然找到了一条谋生之道。但是足以想象到他们谋生之难。


参考资料:

1. 中国统计年鉴2016.

2. 胡嘉明、张劼颖.废品生活——垃圾场的经济、社群与空间〔M〕.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6.

3. 21世纪经济报道.我们有权知道真相〔M〕.文汇出版社,2005.

4. 郑良楷 等.电子垃圾拆解区儿童铅污染现状调查〔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6(04).

5. 李燕亭 等.中国对日本废弃物进口贸易现状与对策建议 〔J〕.价值工程,2014(11).

6. 姜浩峰.广东贵屿电子垃圾拆解业调查:毒已成殇〔J〕.新民周刊,2013(26).

7. 贺涛 等.“垃圾镇”变身〔J〕.财经,2017(02).

8. 宋国君 等.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状况评估报〔R〕.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2015.

9. 芜湖生态中心、自然之友.160座在运行生活垃圾焚烧厂污染物信息公开报告〔R〕.2015.

10. Martin Medina.The Informal recycling Sector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 Organizing Waste Pickers to Enhance their Impact〔R〕.World Bank,2008.

11. Costas Velis.Global Recycling Markets: Plastic Waste〔R〕.International Solid Waste Association,2014.

12. 邱明.中国人均年塑料消费量5年翻番〔OL〕.新华网,2011.http://t.cn/ROFsDn4

13. Tom Miles.China says it won't take any more foreign garbage〔OL〕.Reuters,2017http://reut.rs/2zAGy46

14. 废弃物转运站(香港)〔EB〕.香港环境保护署官网〔2017-09-18〕.http://t.im/1gf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