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期,好未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暨希望在线教育平台上线发布会在京举行。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出席该活动并发表题为“科技,让教育公平从天而降”的致辞。以下为发言全文。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科技,让教育公平从天而降”,会讲到多年来我对于这个领域的探索、梦想、纠结和现在看到的希望。
做希望工程的时候,有人提了一句口号,叫做“救救孩子”。我说这个口号不对,怎么叫做“救救孩子”?!受教育是儿童的权利,他们不能失学了,我们应该维护他们的权利。不应该说“救救孩子”,而是他们要说“还我权利”。实际上,希望工程是在追求教育公平最敏感的部分:让他们有书读。
在90年代中期,我就有一个梦想:如何用信息化手段给农村孩子好的教育。刚才好未来的志愿者讲,到了希望小学,发现教育质量非常糟糕。因为我们当初做希望小学,只是筹资、募捐,帮助学校重建。学校建好以后,接下来是教育部门的事。教育质量依然很差,怎么办?
1996年,中国青基会投资1000多万元,建了一个三辰影库影像电子馆──三辰是日月星。做中小学电子馆,把优秀老师授课的课件做出来。当时的课件量非常大,起码几千个,几乎涵盖了中小学的教学大纲所有的部分(中小学音像电子馆是与教育部中央电教馆合作的)。我们怎么干的?干得很苦。开始是录像机、录像带,我们送了大量的录像机、电影和和教学录像带到希望小学。很快录像机淘汰了,就做VCD光盘,接着又做DVD。信息传播技术更新太快,总赶不上趟。怎么办?很快改做希望网校,通过互联网传播优秀教育。
我在希望网校启动仪式上说:互联网给落后国家,落后地区和这些国家、地区的孩子们带来了一个有可能获得后发优势的机会。科技是人类追求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
我说,孩子们,你们有一台电脑,上了互联网,你就成了世界的中心,无论你在任何一个偏僻的地方,世界上最好的知识,就会汇聚到你的电脑里面。通过互联网、教育信息化,能让最好的老师从天上来,来到你们跟前。我做了很多探索,甚至租了卫星的频道,把课件打上了卫星。2002年在贵州,当时的教育部长陈志立启动了校校通。展示可以从卫星上接收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个课件就是我们三辰影库打上去的。但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这个梦做不下去了。
2003年好未来成立,正当我的教育信息化梦做不下去的时候,好未来接上了。好未来正在圆我的梦。我的梦为什么做不下去?因为靠捐赠、免费的公益是烧钱的模式,没有那么多钱的投入。做教育信息化的梦,让最好的老师从天上来,让孩子们成为世界的中心,需要很大的投入。对于一个公益机构来讲,我们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那么,教育部门做的情况怎么样?我觉得更加纠结。我到湖南去一所希望小学,校长告诉我,他们砸锅卖铁建起了电脑教室,因为学校评估,如果不建就不达标。砸锅卖铁办了电脑教室,却没有开过机。为什么?学校花不起电费,也没有懂电脑的老师,更缺少教育信息资源,电脑教室就是摆样子,没用。从建成到现在,电脑就是用布盖着,最近有收破烂的来,说电脑好多年了,没有什么用了,五十块钱一台给你收掉算了。我们正在纠结,不收放在那里就没有用了,要收的话,可以拿回一点钱来。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面非常复杂。教育信息化在教育部门的推动那么困难,到底原因在哪里?我真的搞不清楚。但是,起码有一条我是清楚的,教育部门如果自己做不好,开放让社会来啊,让企业进来啊,对不对?但是不行,因为它是封闭的,甚至是垄断的,你进不去。两年前在深圳有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推出一个项目,名叫“斯坦梦”。他们买了一个泰国的卫星,可以覆盖全中国,尤其是西部。这个机构调查,全中国有66万个自然村不通互联网。他要筹十亿美元,66亿人民币,由他自己来筹资和投资,给66万个不通互联网的村安上一个锅,用卫星来广播传输深圳的同步课堂。我在深圳看了他们的同步课堂--深圳学校的学生在上课,在贵州的学校可以同步接收,而且可以互动。他有这么一个好的想法,不需要国家投资就可以做起来,当时教育部的一些人也在。我就问他们,困难是什么?他们说困难恐怕是不让干。卫星通信广播的权利给不给你?教育主管部门让不让你做这件事?即便是我可以不要国家一分钱来做。
后来我听说为了解决这些不通互联网的村的互联网通信,国家要投资一两千亿来解决,不知道为什么?深圳这家公司卫星广播传输方式,自己投10亿美元还能让66万个村享用免费的WIFI,为什么不能做?投资有回报,那就更好了。
在那次会议上,我说了非常难听的话,对着教育部门的一些领导。我说教育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复杂性可以做一个比较。教育信息化最简单的概念,甚至可以就是一个单向的播送和接收,这是实现最简单的信息化了,当然还需要互动。教育信息化,就是解决一个教育(语言、文字、画面等)的信息流的问题。而电子商务,它有产品,要购物,要交易结算,要物流,多么复杂。为什么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如此的落后而电子商务成了世界第一?原因在哪里?因为电子商务开始政府基本不管,你自己做吧,而教育信息化控制在政府手里。
我多年以前的梦想是通过教育信息化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优秀的教育资源,让后进的地方利用信息化获得后发优势,这是上帝赐给我们的礼物,是科技创新给贫困地区孩子带来的福利。不开放市场,不让孩子们享受这种福利,这是不道德的。
好,纠结到今天可以结束了。
我和好未来交流了两次,感到非常兴奋。他们把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优质的课件和老师的讲授,通过“希望在线”,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输送到农村,开放给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让他们享受到这样好的福利,让教育公平从天而降。好未来的模式,无论采取哪一种模式,也许需要与地方教育部门或学校合作,但有一条是最重要的:好未来要成功,主要是面向个人,面向最终的客户,直接面对中小学生。这是真正的市场需求,真正的刚需。
运用教育信息化手段,一个好的课件,一个人可以用,十个人,一百个人,乃至千百万人都可以用。这是信息产品不同于物质的特色,教育信息产品对农村贫困孩子的支持,边际成本是非常低。
当然,那天好未来创始人张邦鑫告诉我,带宽占用还是成本蛮高的,另外,把希望在线的教育送达农村的孩子,运营也是需要成本的。所以我对他们的建议是,这个模式,无论是定位公益,或者是说做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战略公益,无论任何模式,必须收费,绝对不能免费,免费肯定失败、不可持续。
城里一个孩子一年可以收一万、收几千,农村孩子收几百,收几十,收他百分之一、百分之几行不行?要是不收费,后果是什么?因为免费的,家长不参与,不关心,孩子们没有压力,而只要收一点费,哪怕一个月交一块钱,或交十块钱,家长问要交钱了,怎么回事?孩子告诉家长,家长就会关心,孩子就有压力—父母是付了钱的,我得好好学。而且要把项目做大,毕竟是有运行成本的。免费是做不大的,这一点是肯定的。你可以免费做一个县、两个县,社会责任也算有交代了。但是社会需求是几千万、上亿的农村中小学生嗷嗷叫的需要好的教育资源供给。只有把供给做大才有意义。好未来可以用低成本、或者说少赔点钱去推动,但必须收费,才能做大,不然就变成作秀了。
这是一种什么公益模式呢?叫做企业的战略公益。刚刚邓国胜教授也讲了,企业第一位的社会责任,是把企业做好,这是根本。企业参与社会公益,1.0版是捐钱;2.0版是诸如开发性扶贫,帮助穷人或者是帮助社会。第三种,最高层次的企业公益是战略公益。战略公益是企业把它的公益行为渗透到他的产品和服务中,渗透于供应链上下游当中。比如,最近我看到中城联盟几十家房地产企业推出一个绿色供应链白名单,就是说上游给他们供应产品、材料的机构一定要是绿色产品。类似这样的模式,就是企业的战略公益,把环境保护融入供应链。所以好未来做的这件事,属于企业战略公益。
中国有14亿人口,有这么多社会问题亟待解决。怎么解决?需要更多的企业把解决社会问题融入到商业模式中。我提出一个模式,叫做公益铺路,商业跟进,或者是说商业支持,产业化扩张,可持续发展,形成长尾效应,形成比纯粹公益更加广大的受益群体,来服务于社会,造福于社会。
最后用一句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话,他讲:“只有把解决社会问题变成有利可图的机遇,社会问题才能够最终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