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动态-景行新伙伴 | 自然之友的“二次创业”-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
  • info@nandu.org.cn
  • 010-51656856
  • 南都微信
  • 南都微博
景行新伙伴 | 自然之友的“二次创业”
2016-07-06
6月14日,2016年度第一期景行计划资助机构对外公示,这些机构也许不少朋友都听说过,也对景行计划“从优秀到卓越,扩大社会影响力”的目标有一些了解。今天我们希望从景行计划的视角来更清楚的分享这些伙伴未来的“变”在哪里,景行计划又能在哪些地方助力到这些优秀的伙伴。

自然之友
自然之友.png

自然之友(注册名为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成立于1994年,历经22年的发展,全国共有2.3万会员(注册志愿者)。自然之友在很长时间内基本上是中国民间公益环保的代名词。早期工作主要围绕环境教育、公众意识提升和保护藏羚羊、金丝猴等物种及其栖息地等社会影响事件,组织上也是以创始人和会员志愿推动为主。

1335319923_副本.jpg

2004年,自然之友开始进行从“魅力领袖型”向“现代治理型”组织的转型过程;2008年,自然之友完成了第一次战略规划,更新了组织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和战略目标;2013年,自然之友第二阶段战略规划完成,开启目标为“发现、培育、支持绿色公民及其自组织环保行动”的新战略期,同期“少帅”张伯驹上任。最近两年,自然之友公益基金会、“盖娅”自然学校陆续成立,提供更多绿色公民心动的平台和入口;牵头发起新《环保法》公益诉讼第一案并最终获得胜诉,成立环境公益诉讼支持体系,引入更多司法资源进入环境保护领域;支持柴静的《穹顶之下》拍摄,也使得“蓝天实验室”等行动性产品更被公众知晓;与此同时,会员中心、公众行动中心正在专项规划以培育、支持、服务的更多绿色公民。这是自然之友“二次创业”时期。
1339740614.jpg

环保、可持续发展已是政府和普通百姓的共识。面对“环境公益诉讼”等相关法律和政策需要落实完善,普通老百姓缺乏参与环保的途径、正在大量出现的环保基金会和NGO,他们都需要更便于上手的公益项目/产品更快速有效的开展工作。自然之友三大业务方向能直接更大范围的解决社会问题,而他们也有意愿支持到更多各地初期发展的同行,更大范围的解决社会问题。

景行计划的资助主要用于绿色公民行动产品的研发、实施和推广的费用,环境公益诉讼支持网络建设的多元资金补充以及自然之友团队发展和能力建设。期待自然之友能够:首先是“从一到多”:从自身作好一个优秀的“法律诉讼”和“政策倡导”组织,升级为推动支持一批优秀的“公益诉讼”原告和“政策倡导”机构,让环保组织和公民参与在立法和司法领域的位置从“边缘”进入“主流”和“显性化”,大幅提升在环境治理中的影响力;二是从活动到产品:提供绿色公民培育和行动方案产品,产生规模效应,积累自下而上的公民行动力,支持法律和政策的倡导,也激活会员,构建起来多元稳健的资源体系;三是让年轻的核心团队更有力的支撑起以上工作。

景行计划看待“社会影响力大”的四个维度:

1、 服务规模乘数级增长
2、 推动政策法规改变
3、 使隐蔽的严峻问题主流化
4、 模式、方法被学习、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