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观察-为赚钱亲子分离是短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首要靠父母-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
  • info@nandu.org.cn
  • 010-51656856
  • 南都微信
  • 南都微博
为赚钱亲子分离是短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首要靠父母
2016-06-15

他们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输出的副产品。近几年,“广西13岁留守女童遭18个中老年人性侵”、“贵州毕节5名儿童垃圾箱内身亡”、“贵州四名留守儿童喝农药自杀身亡”等留守儿童自杀、性侵等相关安全事件频频发生,让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每年留守儿童都成为两会热点话题。

 

2016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推到国家高度。《意见》明确将留守儿童工作交由民政部来牵头处理,并提出目标:“到2020年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

 

国家发声意味着药到病除吗?

 

众所周知,农村留守问题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等诸多矛盾综合的产物。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涉及到户籍制度改革、发展中西部地区中小城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等多方面问题。这些问题贯穿中国城市化进程,牵一发动全身,即便国家政策显示出决心,也非一朝可解。

 

在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看来,从源头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还要靠父母。

 

为了孩子,可能是害了孩子

 

政策落实需要周期,社会改革自有其进程。但孩子等不起。2015年发布的《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显示,在抽样调查的留守儿童中,11.7%的学生一年能见父母3-4次,29.4%的学生一年只能见父母1-2次,15.1%的学生一年都见不到父母。按照全国6102万农村留守儿童总数测算,全国约有近1794万农村留守儿童一年只能见父母1-2次;有921万孩子一年都没有见过父母。即便联系,父母也多集中在孩子的学业上,很少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


近年相关的研究均显示,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状况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差异不大,但心理健康问题突出。2015年公益机构歌路营发布的《中国农村住校生调查报告》显示,寄宿制学生负面情绪较多,孤独感强烈。在调查中,有47.3%的孩子常有负面情绪困扰,63.8%的孩子有孤独感,17.6% 的青少年存在抑郁问题 ,8.4% 的青少年曾想过自杀。调查中的绝大多数寄宿生为留守儿童。

 

缺少父母陪伴,社会关爱也难以抵达孩子们的内心。长期留守的儿童对亲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情感发展,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而长期的负面情绪,可能成为不良行为的诱因。据《中国教育报告(2016)》统计,在2006年~2015年10年间,关于留守儿童自杀、犯罪、非正常伤害与意外死亡的四类舆情事件共计239起,仅2010~2015年间就出现了206起,其中2015年为43起,达到顶峰。

 

在至关重要的少年时期,从生理到心理,到社会认知,每个孩子都经历着内心的动荡。这也是个危险时期,平稳度过,个人的心理发展逐渐成熟,遇到重大挫折,影响难以估量。父母的陪伴和引导,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民政厅厅长罗宁曾在调研时发现,一些父母看到政府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帮扶,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把家庭教育应该承担的监护责任推给政府;甚至有人想把孩子送到政府,自己外出务工,如果政府没有管好孩子,他回来要问责。

 

父母的亲情关怀和家庭教育,岂是政府、社会可以取代?即便有外部帮扶,父母对抚育孩子意识的转变才是问题解决的关键。


为赚钱亲子分离是短视


父母选择外出打工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和受教育机会,然而财富收入的增长并不代表着家庭利益的增长。2015年,发布在《Health Affairs》的论文《中国留守儿童:父母外流对其健康、营养与学业的影响》指出,家庭是最基本的经济与社会单位,基本功能有二:对子女的抚育,对收入的适当安排。

 

财富越多越好吗?并不是。论文中提出了一个家庭利益与抚育子女、赚取收入之间的函数公式:

一开始,增加收入让子女有更多更好的生存资源,对孩子成长有利,这两个变量在某个区间是正相关的;但并非总是正相关,由于时间与精力的稀缺性,到一定阶段,就要牺牲对孩子最基本的关爱照料管束才能实现收入的增长,这对孩子成长不利,这两个变量在该区间呈负相关。

 

如前所述,留守儿童最缺的不是钱。家长宜在抚育子女与赚取收入之间有所权衡。当收入能够满足家庭和子女共同生活的开支时,父母应该考虑和孩子在一起,而不是长期分离,一味追求收入最大化。

 

父母外出赚钱,似乎是为了孩子,其实是被眼前的经济利益驱使,牺牲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一些家庭,经济上已经不错了,仍然亲子分离,这是非常短视的。”徐永光说。

 

陪伴实则是父母最理性的选择


陪伴抚育意味着父母要带孩子进城或返乡务工,无论哪种选择,都有可能带来生活成本的升高或经济收入的下降。牺牲当前经济利益虽属无奈,但从长远看,未必不是理性选择。

 

2014年,安徽一名9岁留守儿童自杀。事件发生后,其母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忏悔道:“我对他的关心太少,总以为外公外婆对他好、舅舅舅妈对他好就可以,等攒够钱我有大把的时间好好陪他。我们都没有考虑过他的感受,现在想想,这些年他可能一直不开心,只是我们不知道。”

 

未来的美好生活,并不是让孩子当下留守的好理由。人无再少年,一旦留守中因疏于照顾发生伤害性事件,再好的未来、再多的忏悔也无法挽回。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责任人,父母要切实担起抚育孩子的责任。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未成年人的保护分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并将家庭保护排在首位。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父母的抚养责任有着严格的法律约束。在美国,7岁以下的孩子如果一人在家被发现超过三次,父母将被收回对孩子的抚养权。尽管目前我国还没有类似的法律条文,但《意见》明确指出:对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依法立案侦查。也体现出国家对家庭抚养责任的重视。

 

无论是农村的留守儿童还是城市的儿童,父母的陪伴都无可替代。尽可能陪伴孩子成长,抽一点时间和孩子交流沟通,关注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健康,这是为人父母应尽之责。



· 本文系南都公益观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