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公益创投机构在中国的社会投资实践
2015-06-23
2015年6月19日上午,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论坛“基金会、公益创投机构在中国的社会投资实践”分论坛在深圳举行。此论坛由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乐平公益基金会共同承办。 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创始人尤努斯教授到中国访问交流。同年,《如何改变世界:社会企业家与新思想的威力》在中国出版发行。从此“社会企业家”和“社会企业”的概念走入了中国公益人的视野。包括残友集团和富平学校在内的一批运行多年的社会企业被发掘出来,很多公益组织开始积极探索社企转型的道路,一些新兴的社会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所涉及的业务领域广泛多元。国内的一些基金会和新成立的公益创投机构开始用影响力投资的方式支持社会企业。专业机构逐步开展了针对社会企业的孵化服务、投资中介服务和战略、运营和财务咨询。 此次论坛上联合国社会企业实验室全球负责人David Galipeau、南都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彭艳妮、乐平公益基金会SVP项目总干事王晶晶、育公益创投联合创始人张红岩,在不同角度从实践经验出发,与参会人共同就中国社会投资现状、基金会/公益创投机构如何寻找投资对象、如何与其他利益相关方合作推动社会投资的发展等方面的经验进行了分享。 在介绍南都基金会项目投资角度时彭艳妮提到:南都基金会自身项目从"投资于人"银杏项目到帮助机构发展的景行计划项目,一直在以投资的角度考察和帮助公益人/机构的成长,关注公益人/机构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的胸怀,脚踏实地的行动能力,成熟的业务模式,领导人的胸怀和骨干团队的能力,在适宜的时间帮助公益机构的发展。2015年,南都基金会更是首次尝试以无息贷款的形式支持社会企业的发展。 虽然四位发言人所在机构各不相同,投资角度也各有不同,但是在谈到各自的投资标准和考察重点时却非常一致:成熟的业务模式、有胸怀的领导人、团队的执行能力,以及项目的发展潜力。
乐平基金会王晶晶还强调:项目和所解决的社会问题本身联系的紧密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是否具有在未来具有规模化发展的潜力。同时,王晶晶也提到,作为投资人,关键在于深入持久地陪伴。投资的成与败,关键在于你有多信任你所投资的团队,你对自己所投资的领域和问题有多么深刻的理解。
分论坛的最后,四位发言人及现场参会嘉宾就中国社会投资所遇到的机遇和挑战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在参会嘉宾问道关于投资挑战的时候,育公益张红岩说,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以前,育公益都是在公益的圈子里找项目。时至今日,当我们把视野扩大到了校园的时候,看到现在很多年轻人发起的项目更佳多样,有潜力,更加让人兴奋。这样的项目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如何更好的走出现在圈子,发现更多新的项目和人群,帮助他们把这些优秀的项目推向更广泛的范围,对于投资人来讲,就是更新的挑战。
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成立于2007年5月11日,是经民政部批准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业务主管单位为民政部。南都基金会原始基金1亿元人民币,来源于上海南都集团有限公司。
南都基金会的资助方向是:发起、支持行业发展的宏观性项目,资助支持性机构、引领性机构和优秀公益人才的战略性项目,资助农民工子女教育、灾害救援等特定公益领域的项目,同时开展指导资助方向的战略性、政策性研究。
作为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论坛发起方之一,2014年,南都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先生与残友集团创办人郑卫宁先生共同倡议,由中国有志于推动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行业发展的机构自愿发起“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论坛”。
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成立于2010年11月,是经北京市民政局注册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注册资金800万元人民币。基金会通过投资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社会企业、社会创新领导者及支持者,引领中国社会投资行业,让服务惠及穷人,创造平等发展机会。
Social Venture Partners(SVP)是来源于美国的一种创新的公益协作模式,它将捐献专业技能和捐赠二者结合,为公益组织的成长提供解决方案。2013年,由在中国社会创新和社会创投领域的倡导者乐平基金会牵线,SVP来到中国。作为在中国的第一个城市,SVP北京已经拥有30多个合伙人,来自金融、传媒、艺术设计、IT等多个领域,他们都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北京当地的有潜力的公益组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