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动态-关注灾后社区重建一线工作 ——中国灾后社区重建行动学习网络建成-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
  • info@nandu.org.cn
  • 010-51656856
  • 南都微信
  • 南都微博
关注灾后社区重建一线工作 ——中国灾后社区重建行动学习网络建成
侯佳 2015-02-15

2015年1月6日,“中国灾后社区重建行动学习网络”(以下简称“学习网络”)启动会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灾后一线工作者30余人成为了首批“中国灾后社区重建行动学习网络”成员。“学习网络”由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主办,福建省正荣公益基金会和南都基金会共同出资支持。

在启动仪式上,南都基金会项目官员黄庆委介绍了“学习网络”创办的初衷:“救灾的热潮过去之后,大量的救灾人员纷纷撤出,社会的关注度也急剧下降。灾后重建的工作是漫长的,长期深入持久的工作得不到关注,造成重建的实施工作尤其艰难,很多优秀的工作者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离开了。当灾害再次来临的时候,又是一批新兴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来到灾区,实施救援和重建,再次从零开始,很多经验教训都得不到总结和积累,造成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工作总是零起点的基础性工作循环。正荣基金会和南都基金会共同出资支持这个项目,主要是希望给持续在灾后一线的工作者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一是让各地灾后重建一线的工作者可以相互认识,结成网络,交流他们在各地的救援、重建工作经验。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这种相互的支持和对重建工作的实际帮助,留住这些优秀的一线人才,让他们可以成为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的中坚力量,在再出现灾难和重建的过程当中作为一个这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很快地带领大家组织更加实际有效的救援和重建工作。”

9.jpg

作为“学习网络”的主办机构,广东绿耕社工发展中心张和清老师在介绍“学习网络”的定位和作用时说:“这个网络要突出几个关键词:同行,伙伴,分享,书写,经验整理和理论提升。我们称呼这个组织为:学习网络工作坊分享和学习网络小组分享。之所以称呼分享,是因为网络每个人都是经验或理论的讲者,也是听众,网络每个成员都有责任分享经验,传播知识。而我们邀请的讲者,也是经验的分享者,或理论的讲解者,大家是伙伴,是同行者。我们经历了汶川、玉树、芦山、鲁甸的救援重建工作,我们与灾后社区民众相伴同行,一起构筑起众多相互扶助的生命共同体。但我们大家却若撒落满地的颗颗珍珠,孤独前行,我们不泛良苦用心和行动力,我们缺乏一根丝线,将彼此串联起来,抱团取暖;我们不泛经验教训和反思心,我们缺乏一根丝线,将彼此串联起来,整理再出发。希望学习网络是这条丝线,将我们的集体光芒发扬光大!”

2.jpg

首次“中国灾后社区重建行动学习网络”活动为期两天,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古学斌老师、杨锡聪老师、台湾师范大学的刘晓春老师,向学习网络成员们分享了从理论到实践的灾后重建的相关知识和实践经验,部分学习网络成员也分享了各自的实践经验和思考。1月6日下午,成员们实地考察了鲁甸震中地区,与当地重建组织交流学习,深入村落,了解当地灾后社区重建工作及村民的实际需求。两天的学习之余,成员们除了讨论“学习网络”的构成和活动形式外,很多伙伴还表达了对“学习网络”的建议和期待。很多成员都表示,希望通过“学习网络”的联结,使每一个坚持奋斗在救灾和重建一线的独立组织可以加强合作,看到灾区多元化的需求,联合行动避免重复工作,促进高效工作,解决重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015-01-07 13201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