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民办小学将关门?岛内民办小学的生存问题,随着秋季开学,似乎已经日益凸显。
中新浙江网9月24日电 “三年后,岛内民办小学能否都生存下来,还很难说。从目前形势看,公办学校不断扩容来接纳农民工子女,估计不少民办学校生源将大幅度减少,将面临关闭的可能。”老校长吴世平21日对记者说。
当了20多年公办学校校长的吴世平,退休后的身份是思明区民办学校世平学校的校长。
这所民办学校处于思明区龙山山麓的龙虎山路,是吴世平的家族从别人手中接手过来办的。吴世平坦言,现在岛内大多数民办小学办学压力很大,前景比较严峻。
三年后,岛内民办小学将淡出?不只老校长吴世平有这样的担忧,实际上,岛内民办小学的生存问题,随着秋季开学,似乎已经日益凸显。
背景
农民工子女三年后全进公办
今年8月初,厦门市副市长郭振家表示,厦门市将用三年时间,让农民工子女全都能进公办中小学就学。厦门市全力破解“就学难”问题上的力度,正在加大。
郭振家说,今明两年,厦门市将集中新建、改建、扩建38所中小学,新增997个班级,4.5万个学位,总投资达6亿到7亿元。其中,预计今年可新增392个小学班,63个初中班,共455个班20790个学位。另外,针对新的城市建成区的扩大和五大工业集中区相继竣工投产,厦门将规划配套学校建设,规划新建、扩建57所公办中小学。
三年内公办学校新增加4.5万个学位,对于厦门市外来员工子女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目前厦门市共有外来员工子女10万多人,其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有6万多人。
8月23日,思明区1100名农民工子女首次通过电脑派位进入公办小学;8月25日,湖里区1253名农民工子女被派进公办小学。许多农民工家长切实感受到厦门市在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环境上所做的努力。
但在另一方面,许多岛内民办小学也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目前,岛内思明区有13所区内合法民办学校,湖里区则有24所合法民办学校(小学)。
调查
1、思明区:民办小学招生难度加大
8月底,思明区民办学校世平学校校长吴世平一度有些紧张,因为秋季招生是民办学校头等大事。到9月3日开学,他终于舒了口气,招生情况总算可以,学校招了120多名小学一年级新生,和去年基本持平。
但是,吴世平感到今年民办小学招生难度加大了,主要原因还是形势变化了,公办学校的扩容已经产生了影响。他说,现在厦门市外来员工子女主要集中在湖里区,湖里的民办学校招生并不难,思明区外来员工子女相对少很多。
从现状看,目前岛内民办小学总体的办学条件无法与公办学校相提并论。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家长,首先选择的还是公办学校,在进公办学校无望的情况下,才进民办学校。
吴世平认为,思明区公办学校的投入大,总体水平高,加上政府在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环境、公办学校不断扩容的情况下,起点低的民办学校生存的空间并不大。三年后,前景完全不容乐观。
思明区教育工会最近做了关于区内民办学校工会组建的一份调查报告。报告认为,三年之后,除了少数有实力的民办学校外,厦门市80%的民办小学、初中都将逐步退出民办教育市场。
报告认为,大多数实力不强的民办学校举办者已经认识到办学的危机,早已没有考虑如何把学校做大做强,而是琢磨如何利用这三年过渡期,尽量缩小办学成本,谋求最后的办学利润。
八成民办学校三年后退市,这已成为一个预测观点。
调查
2、湖里区:民办小学生源不减反增
尽管在8月25日,湖里区1253名农民工子女被派进公办小学。但是,湖里区民办学校今年秋季招生的生源依旧充足,甚至用“火爆”来形容也不为过。
“8月25日,湖里区公办学校举行电脑派位;8月27日,我们学校就关闭了招生大门,不再接纳外来员工子女报名了,有的家长还在抱怨,怎么就招满了?”湖里区民办启泰学校校长姚宗南对记者说。
他说,今年湖里区办得比较好的民办学校生源十分充足,“甚至比去年还好。”
姚宗南分析,主要原因是今年厦门实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减免卡制度,许多外来农民工家长把原本在老家的孩子都带出来了,因为厦门教育水平总体比较好;另外,家长觉得孩子在身边读书比较放心。结果是,“外来农民工家长都看到了厦门的好处,一个带一个,读书的孩子就多起来了。”
启泰学校位于湖里区高殿村,现在学校学生达到了1700多人。这所民办学校在外来农民工看来还有一定的知名度,今年该校初中部毕业的学生,1位进了双十高中(有本地户口的),4位上了松柏,8位上了二中。校长还很自豪地说,他们学校还有3位外籍学生。
“湖里区的民办学校,估计至少还有五至八年的光景。”这是启泰学校校长姚宗南的观点,他认为,湖里区的外来员工太多、太集中了,三年内,估计公办学校还无法解决所有外来员工子女上公办的问题。
湖里区教育局有关方面统计数字表明,今秋湖里区24所民办学校入学的总人数为24000多,和去年大体持平,如果加上安排进公办的农民工子女,总的数字还比去年多了1000多,也就是说,民办小学生源不减反增了。
困境
民办学校发展“瓶颈”多
9月21日,章鹤能站在湖里区民办东芳小学的操场上,看着学校近千名外来员工孩子快乐地嬉闹,心情复杂,喜忧参半。
章鹤能是东芳小学、博林学校两所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从2001年办东芳小学至今,学校已成为湖里一所生源比较充足的民办学校。
但是,另一个问题也让他挠头:随着岛内公办学校继续扩容,政府对一些片区进行拆迁、重新规划的同时,民办学校的发展空间非常窄了,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办学用地始终无法解决。
去年年底,章鹤能就向市、区有关方面提出了关于继续保留湖里区东芳民办小学办学用地的报告。他恳请市、区政府在对湖里区后坑前、后社进行拆迁、重新规划的同时,继续保留东芳民办小学的办学用地。
在他看来,目前三五年内,湖里办得比较好的民办小学还是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外来员工子女的上学问题,不可能一下全都解决。“民办小学可以弥补公办学校办学力量的不足。”
在东芳小学校园,章鹤能指着水泥地板的操场说,如果政府能保留东芳民办小学的办学用地,他将把操场改成塑胶的。“但是,现在民办学校的命运还是风雨飘摇。举办者还不敢加大投入。”
实际上,无法确保自己的办学用地,不止东芳小学一家,而是厦门民办小学发展的一个“瓶颈”。因为岛内土地资源紧张,几乎所有的民办学校都是靠租赁校舍办学。
有的学校还经常“搬家”。像思明区民办学校金鸣小学,从1999年创办至今,就因旧城改造、道路拓宽等搬迁了3次。
而师资不足、教师待遇低则是另一发展“瓶颈”。记者了解的情况是,除了个别学校,大多民办小学的教师工资偏低,绝大多数平均水平在1000元左右。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厦门岛内民办教师的收入水平,大约是公办教师的三分之一。
破局
优胜劣汰成必然
岛内民办学校如何应对挑战,走出办学困局?有关人士对此意见纷纭。
世平学校校长吴世平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岛内民办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用办学质量来吸引家长才是生存之道。
许多民办学校的举办者、校长也持有这样的观点。东芳小学举办者章鹤能说,现在他们尽可能提高教师的待遇,比如他们的老师平均每月约为1500元,在湖里还是较高的,目的是留住一些好教师。
而启泰学校校长姚宗南则指着办公桌上的一叠案卷对记者说,这些都是老师们与学校签订的合同,学校尽可能保证老师的福利、待遇,比如交社保、医保等,以此提高教师的待遇。
湖里区教育局局长吴智明说,从现状看,三年后,民办学校优胜劣汰是自然趋势,一些办学比较规范、质量比较高的学校还会存在。这些年,湖里区加大公办学校投入力度,新建、扩建一批公办学校,如将建湖里实验小学以及湖边水库周边的数所小学,高殿中心小学、安兜小学等学校还在扩建,这些学校新、扩建后,公办学校的容纳能力将大大增加。
而三年内,湖里区还将有大量的农民工子女需要进学校上学,民办学校还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吴智明表示,政府方面,则加大了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力度,包括把民办教师培训纳入公办教师培训体系,给民办学校进行办学设备扶持等,这些工作都已经开展了。
湖里区民办教育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黄文结对记者说:“即使保守地估计,三年后,湖里现有的24所民办学校,至少应该有10所能生存下来。”
作者:邱华明 吴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