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新京报)张世平:让“留守儿童”与家长共同进城生活-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
  • info@nandu.org.cn
  • 010-51656856
  • 南都微信
  • 南都微博
(新京报)张世平:让“留守儿童”与家长共同进城生活
2007-08-23

张世平: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组长、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1979 年至2003年任全国妇联书记处办公室干部,宣传部干教处干部,教育处干部、副处长、处长,宣传部副部长兼社会文化处处长,城乡工作部副部长、部长,妇女发展部部长,办公厅主任。

 访谈动机

近日,《中国少年报》举行了"满足55名儿童的梦想"活动,让众多"留守儿童"进京与打工父母团聚。近些年来,随着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广大农村出现了不少"留守儿童"。与同龄人相比,他们少了一份来自父母的呵护与亲情,多了一份生活与成长的压力。对这些处于少年时期的留守儿童来说,更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特殊关心和爱护,这样,这些孩子们才能够健康地成长。

日前,由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全国妇联等12 个部门共同组成的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在北京成立。这个工作组将致力于解决我国日益突出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围绕这一话题,记者走访了该工作组组长、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张世平。

"留守儿童"是转型期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农村孩子进城之后,在户籍、教育、医疗等方面与城市孩子存在一定的差别,往往使农村孩子进城受到一些局限,更多的家庭只好选择把孩子留在农村。

 新京报:我国目前有多少留守儿童?

 张世平: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现有留守儿童 2000多万人,并且呈不断上升趋势。由于我国农村劳动力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分布呈现比较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主要集中在四川、江西、安徽、湖南、重庆、河南等劳动力输出较为集中的省市,留守儿童比例一般是 20%左右,像四川、江西、重庆等一些地区已经高过了这个数字。

新京报: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留守儿童?

张世平:从宏观上说,留守儿童现象是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它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动人口绝对数量增加紧密联系,而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动人口增加,又是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

应当说,这个问题并非中国独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劳动力转移、流动人口增多的问题,由此带来的留守儿童问题也都不同程度地有所体现。我想这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这一现象也反映了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由于城乡壁垒的客观存在,农村孩子进城之后,在户籍、教育、医疗等方面与城市孩子存在一定的差别,往往使农村孩子进城受到一些局限,更多的家庭只好选择把孩子留在农村。

从微观来说,农民离开土地进城打工,也会做利益上的权衡。由于受自身经济条件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局限,他们大多处在选择和孩子在一起还是选择进城打工赚钱的两难境地,往往会把打工赚钱、维持生计作为第一选择。

"留守儿童"面临五大问题

在被拐卖的儿童当中,流动儿童占第一位,留守儿童占第二位

新京报:据你所知,留守儿童主要面临哪些问题?

张世平:一是生活问题。

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缺少父母的照顾,容易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年幼的阶段,孩子的养育、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问题容易出得多一些。比如,在留守儿童中,能够按时接受各种预防性疫苗的比例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现在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自己的亲戚或隔代老人看管,有的留守儿童实际上就没有监护人。据四川绵阳一个救助站统计,他们在三年中收留救助的 600多名流浪儿童,有45 %都是没有监护人的。

二是心理问题。由于得到的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许多孩子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其实特别想和家人在一起,这是他们最大的心愿。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与家人产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内心的封闭、情感的冷漠、甚至行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现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

三是教育问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务劳动甚至一些农活都落在了留守儿童身上,不能保证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学习成绩因此而有些下降。临时监护人对孩子学习的督促帮助不够、方法不当,也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学、弃学现象。由于目前农村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偏低,有些孩子进城后跟不上学习进度,不得不返回农村;有的由于家长不断在农村、城市之间变动,孩子也会随之由"留守"到"流动"再到"留守",不能及时接续学业。我们调查的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在小学阶段的入学率相对高一些,初中阶段则呈明显下降趋势,辍学率比较高。

四是道德问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道德素养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

据调查,留守儿童违法违纪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

五是安全问题。据公安部门有关调查显示,在被拐卖的儿童当中,流动儿童占第一位,留守儿童占第二位。有些地方出现的女童被强奸的恶性案件中,也是留守女童居多。据报道,在2005 年湖南洪灾遇难的12名儿童中, 11名都是留守儿童,这说明没有父母的呵护和指导,留守儿童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

着力点在"政府立法"和"社会支持"上

要通过制定法律、政策和制度,来保障这些孩子能够与家长在一起

新京报: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是怎样的一个机构?

张世平: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的成立,是贯彻中央领导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指示,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前不久,我们与教育、财政、司法、民政等十几个相关部门一起,召开了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成立会议,正式组建了这个机构,主要面向留守儿童和流动人口子女开展工作。这个专题组是由国务院农民工工作会议联席办公室直接领导,由中央文明办具体指导。

妇联作为牵头部门,主要是做一些协调、服务和推进方面的工作。

新京报:作为这个组织的负责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你的基本着眼点在哪些方面?

张世平:我认为应该主要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是政府行为,二是社会支持。

从政府方面来看,最关键的是要加快推进这方面的立法,出台相关政策,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因为留守儿童问题实质上是这些孩子在家庭教育、保护和亲情上缺失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让孩子和父母共同生活。需要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和制度,来保障这些孩子能够与家长在一起,这既包括国家进一步完善保护留守儿童和流动人口子女权利的法律法规,也包括劳务输入输出地政府拿出具体的政策和制度规定。

从社会方面看,主要是运用社会力量来为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包括发展"代理家长"和各种服务性机构,动员社会组织及各界人士开展救助工作,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宣传,形成全社会群策群力、共同推进留守儿童工作的良好氛围。在目前受各种条件局限,还不能在短期内根本解决这一问题的情况下,社会支持就显得更为重要。

不合理政策必须调整

我们将着力推进法律的完善和有关政策的调整,特别是推动政府制定有利于留守儿童与家长共同进城生活的相关政策。

新京报:专题工作组如何发挥自己的影响?

张世平:从专题工作组的工作角度来讲,我们更注重通过调查研究来加强对政策的引导,研究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相关政策,推动这一问题的源头解决。因此,我们把调查研究作为第一位的任务来抓,不仅要调查研究留守儿童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更重要的是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并加强对各地工作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推广。专题组已经制定了专门的调研提纲,十几个部门的同志计划于今年年底分 4个组赴8 个省区市,进行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专项调研。

新京报:这项调研成果如何转化为现实?

张世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着力推进法律的完善和有关政策的调整,特别是推动政府制定有利于留守儿童与家长共同进城生活的相关政策,以改变由于城乡壁垒给流动人口子女带来的诸多问题。

比如,公安部门要研究如何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教育部门要研究怎样使农村孩子能够在城市获得同样的基础教育,卫生部门要研究如何确保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享有同样的卫生保健服务,民政部门要研究进城后的孩子的社会福利保障问题等。我们的调查研究将为政府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实践探索。这是专题组工作的一个重点。

留守儿童不是问题儿童

维护好留守儿童和流动人口子女的合法权益,逐步消除社会上对这些孩子的忽略、淡漠甚至歧视。

新京报:在对待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方面,媒体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张世平:我认为应当通过加强宣传倡导,形成有利于推动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社会舆论氛围。希望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保护儿童权益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宣传留守儿童工作中的好典型和好经验。同时要注意,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宣传要客观适度,留守儿童不是问题儿童,要把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免得给孩子们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

新京报: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张世平:一是要依法维护好留守儿童和流动人口子女的合法权益,逐步消除社会上对这些孩子的忽略、淡漠甚至歧视的现象,切实保障他们的生存、发展、保护、参与等各项权利,特别是要加大对侵害留守儿童和流动人口子女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为他们提供及时的法律帮助。

二是要为他们实实在在解决困难,比如在劳务输出地发展寄宿制学校,让老师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照料,让留守儿童能够在老师的呵护、同学的交往中健康成长。推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监护体系的建立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需要政府牵头,社会组织包括学校、社区形成合力。

三是要呼吁社会为留守儿童多办好事。各个单位、社会各界都应当发挥自身的优势,从不同侧面关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行动,为他们解决成长中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能够在祖国大家庭中感受温暖,健康快乐幸福成长。

很多家长的教育比较盲目和随意

只要一有小孩,家长就成了当然的教育者,完全凭借个人的素质条件、好恶标准来实施家庭教育,大多比较盲目和随意。

新京报:国外有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张世平:通过一些资料了解到,比如像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就建立了标准化的分析量表,专门研究人口流动、劳动力转移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依据。在泰国还有一个"登记运动",对流动儿童相关情况进行登记。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其他发展中国家也还有一些好的做法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 。总之,加强交流、信息共享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下一步我们要做的事情。

新京报:你在做这项工作的时候,感觉最大的困难来自哪方面?

张世平:我感到最大的困难还是来自于缺乏有效的工作保障和必要的经费支持。

留守儿童问题是由家庭教育和保护的缺失引发的。在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相对来讲比较有保障,社会教育各有关部门正在合力推进,而家庭教育尚未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

许多家长缺乏获得家庭教育指导帮助的固定渠道,孩子的出生证就是家长的合格证,只要一有小孩,家长就成了当然的教育者,完全凭借个人的素质条件、好恶标准来实施家庭教育,大多比较盲目和随意。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大量的是要面向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开展工作,这也是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范畴。即使是面向留守儿童的其他相关工作,同样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专题组建立了,有许多政府部门的参与和推进,我对解决这个问题充满信心。(时事访谈员陈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