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新华社)一次发人深省的城乡小伙伴对话-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
  • info@nandu.org.cn
  • 010-51656856
  • 南都微信
  • 南都微博
(新华社)一次发人深省的城乡小伙伴对话
2007-08-27

两队8岁左右、身穿"新公民"字样T恤的小朋友相遇了。在相隔一米的地方停了下来,好奇、远远地相互观望,不好意思跟对方说话。

8月24日到25日,来自北京市实验二小和北京朝阳区京华新公民学校(打工子弟学校)的二年级学生,在北京一所生命教育基地,一起度过了为期两天的"新公民快乐成长夏令营"。 

来自北京有名的公立小学的16个孩子和来自农民工子弟学校的16名学生,两天里发生了一些令营会组织者、公益机构、志愿者和家长们始料不及的故事,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说到父母和家乡,他们哭了

差别是一目了然的。同样的年龄,新公民学校的孩子个子却比北京实验二小矮半个头。北京实验二小的孩子大多数穿运动鞋,国产或国际名牌,而新公民学校的孩子多数是穿凉鞋,看不出什么牌子;实验二小的孩子肤色白皙,新公民学校的孩子大多肤色黝黑。 

另一种不同,却让本来有优越感的实验二小学生家长心里很不是滋味。

24日上午的活动有个环节,让孩子们画自己的家和家乡。城里孩子画的是高楼大厦,还有的画了两处房子,因为家里有两处房产;而农民工孩子的画面里,多是矮小的房子,旁边是山、树、花草和小路。当主持人问农民工的孩子,父母做什么工作时,好几个孩子都哭了。 

哭的孩子一个是男孩,他只说了一句:"我想我爸爸了。"他爸爸是开车的,平时工作非常辛苦,每两三天才回一次家。儿子很喜欢爸爸,看见父亲的辛苦,从心底里心疼父亲。 

哭的还有一个女孩。别人问到她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的时候 ,眼泪就下来了。后来从老师那里得知,她妈妈是卖菜的,每天4点就起床去进菜到市场去卖;爸爸是收破烂的,每天都要早出晚归地骑车出去收废品;60多岁的爷爷奶奶也在北京,每天在大街上捡破烂。

当农民工的孩子哭的时候,城里孩子觉得有点莫名其妙。而且,他们说起自己的父母时,并不觉得自己父母有多么辛苦,有的觉得自己的父母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多。

"其实我们也很辛苦",既是家长又是组织者的钱女士说,"但是我们的孩子并不觉得。这到底是为什么?" 

这个细节让二小的学生家长很受触动:我们的家庭教育到底缺了什么?

最看重的优点

在一个环节中,主持人要求每一个孩子说出别的孩子身上的优点。 

新公民学校的孩子认真地想,认真地写在别的孩子背后的纸上。记者注意到,他们写的词很多是"诚实、善良、有很多朋友"等。

实验二小的孩子则一边玩着闹着一边写,他们给同班同学的评语是"成绩很好、聪明、懂得很多"之类的词。 

二小学生家长朱焱感慨:农民工的孩子欣赏的,是做人的一些基本的素质,而我们的孩子看重的,则是一些外在的技能和技巧。"农民工的孩子对父母的感恩、对家庭和亲情的眷恋、对生活的热爱,都是我们的孩子所不及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的,太多太多了。"

人们有一种偏见,认为农民工的孩子比较功利、没有修养,但是这些孩子心中对人类最优秀的品质的看重和向往,足以让每一位对这个群体有偏见的城里人汗颜。二小学生家长沈树忠说,显然,众多农民工朋友,在艰辛谋生时,没忘记把优秀品质的重要性告诉孩子。 

为什么这些词汇没有出现在城里的孩子的笔下?一位家长志愿者深思之后说:"也许,我们把太多时间花在让孩子取得好成绩,在班上当班长,下课后上奥数班、英语班,绘画班、音乐班了。" 

孩子没有成见

本次营会核心目标就是让两群孩子学会相互欣赏、合作,看来,目的达到了。短短的两天中,两个学校的孩子已经形成了强烈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

本次"城乡小伙伴—新公民快乐成长夏令营" 由北京新公民学校中心主办,北京关爱家庭中心协办,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资助的一个公益项目,也是第一所新公民学校正式开学前的一次热身。 
"两天过去,从他们的脸上,你还能看出这些身着'新公民'标志的T恤的孩子,谁是农民工的孩子,谁是城里的孩子吗?"一位志愿者自豪地说。 

活动现场,孩子们玩的时候的确是心无芥蒂的。在看电影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瞪大了眼睛,全神贯注地看着屏幕,看到高兴处都哈哈大笑;当记者指着其中一个角色,问"那是谁"时,周围的小朋友均异口同声地说,"是坏蛋!"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玩着一样的游戏:顶气球。每个孩子一个气球,用头顶着让气球在空中不让它掉到地上,一边顶一边快乐地笑,时不时有淘气的男孩子满场子跑,专门把别人的气球打飞。 

"其实孩子们比大人更容易玩到一块",来自新公民学校的学生家长夏女士说。的确,当父辈之间因为工作、收入等种种原因而产生隔阂的时候,孩子们却只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场地,就能在一起玩得不亦乐乎。 

"孩子不像大人,他们的心灵是不设防的。"看着在场地里开心玩耍的孩子们,家长翟天津说,孩子没有成人世界里的成见,因此,在孩子们没有形成自己的成见之前,应该让他们有机会在一起玩,增进相互的了解。但在现有的条件下,孩子们很难有这样的机会。 

出乎意料的梦想

一个将来梦想做"现代垃圾王"的孩子来自北京实验二小,这是又一个意料之外。

展望未来的游戏环节,一个叫做昕卓的二小学生写了三张纸条。第一张纸条是: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捡破烂的人,因为这样可以打扫城市。第二张写的是:我希望北京的绿化多一点,少一点污染。第三张写的是:要实现理想就要从学习垃圾分类开始。 

有一个来自新公民学校、家乡在四川的孩子则写下了 :我希望把北京变成四川,因为四川有高山和流水,山上有很多梨树、苹果树,那边的水池里有很多小鱼和荷花,很漂亮…… 

"我想让北京不堵车""我要做北京的建设者""我要给北京建体育场馆""我想把北京变成绿色的城市"……类似的话还有很多很多,表达了对北京未来的美好愿望。在这里,人们看到的不是孩子们的不同家庭背景,而是一群正在成长中的北京未来建设者。

营会资助方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有一个计划:在未来5至10年的时间内,为农民工子女建设100所新公民学校,为5万名农民工子弟提供优质教育。 

另一个美妙设想是来自北京关爱家庭中心:每一所新公民学校开学之前,都有公立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与新公民学校的学生与家长结对子,通过"成长营"等,从小种下相互欣赏、长大后共建和谐社会的种子
孩子有梦,大人有梦。愿美梦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