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2014届银杏伙伴发布会在京召开,本届专家评委由9位专家组成,他/她们是(按姓氏拼音排序):陈一梅、郝冰 、黄英琦、浦小君、沈东曙、肖蓉、张兰英、张守礼、朱卫国。评委共分成3个小组,分别与候选人进行1对1面谈,并就最终入选名单进行小组评议。最终选出19位优秀的公益领袖成为14年度银杏伙伴。
卢璐 上海禾邻社区艺术促进社
毕业于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的戏剧文学硕士,跑到社区去做戏剧与公益结合的探索,最终先从公民教育开始。
如今禾邻社主打“自然艺术教育”和“自然艺术节”两大项目,通过乡土文化复兴、文化产品生产、民众普及三个步骤逐渐形成城乡之间文化、资源的良性流通。
最近他们刚刚打赢了和万科公益基金会的知识产权侵权官司。
所在地:上海
吕宾 “乡村之眼”乡土文化中心
在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工作时,吕宾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当地人表达的东西和主流媒体所传递的东西出入颇大。
受郭净老师把摄像机交给村民的做法启发,他们开始尝试召集乡村中有摄影基础的人去拍摄当地乡村的变迁,随后又开展摄影培训、乡村展映等活动。这一系列项目后来被称为“乡村之眼”。
如今“乡村之眼”独立注册为一个机构,支持更多的乡村本地人用镜头关注自己生活的社区,和社区中的问题。
所在地:云南昆明
李丽 贵州乡土文化社
带着父亲“可以少写一点,但不要说太多假话”的期待进入《贵州日报》工作的李丽,从小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安顺长大。
因为采访的机缘,她认识了乐施会的项目官员,开始了在贵州本土民族文化保育上的探索。
他们与苗、侗、瑶等少数民族社区合作,开发相应项目(如苗族的手工艺恢复和销售、侗族的戏剧与公共生活等)共同探索、运用本地资源和传统知识,寻找符合本民族价值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总结开发具有推广性的协助策略和方法。
所在地:贵州贵阳
何晓波 南飞雁社工服务中心
何晓波当过兵,退伍后南下广东打工,本希望工作3个月赚够1万块就回老家,却在2个月不到时左手三根手指被机器压碎。
住院期间接触到了“打工族劳工服务部”,边做志愿者边维权,后来成为该机构佛山项目统筹。
2012年成立”南飞雁“,扎根佛山。开展外来工文化和工伤援助,流动儿童关爱,工友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流浪人员社会救助等工作。并与工友、学者、媒体等一起开展了工伤先行赔付落实、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等政策倡导工作。
所在地:广东佛山
廖瑾 陕西纯山公益促进中心
证券公司工作10年,闲时上网写写文章。一次报名参加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业余观鸟活动,自此一脚踏入公益圈,越走越深,几年后辞职入行。
2005年,西安巨川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要捐几百万给她当时所在的机构,未果,出资方转而成立纯山基金会,邀请廖瑾加入参与创办。
如今这个基金会有大学生资助、公民教育、乡村图书馆、青年能力建设等项目,希望培育大学生成为公益新力量。
所在地:陕西西安
刘国强 平安星减防灾教育中心
清华工科男,毕业后进入外企,28岁时已是销售总监,生活无忧。31岁,汶川地震发生。他请年假跑去汶川当志愿者,回来后辞职进入中科院希望参与灾后重建项目。期间与朋友制作“地震教育网”,出版逃生指导书籍,却发现用户多是专业人士,公众依然无从知晓,继而开展讲座等线下活动。
2012年,平安星成立,一方面申请基金会的减防灾款项用于社区减防灾培训,另一方面,与美国AHA公司合作引入专业的心肺复苏培训课程,通过课程销售分成,实现部分造血功能。
所在地:北京
石嫣 “分享收获”CSA
这是一个考大学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会读博士的女生,但她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中国最有名的农业女博士。
师从着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让石嫣真正开始接触从未亲近过的农村。2008年,她在美国一个专门研究新型经营模式的农场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农耕生活,种种冲突令她反思中国农民坚持了几千年的精耕细种有机农业,因为受到商业冲击,几十年便变成了今天这样,而西方却将“顺天应时”视作最新智慧。
回国后,她参与创办了CSA模式(社区支持农业)的“小毛驴市民农园”,2012年离开,创办分享收获。如今石嫣希望将“食物的教育”带给更多人。
所在地:北京
唐智湘 湖南厚天消防义工团
22岁那年母亲的去世,让唐智湘决定脱下穿了5年的消防服,做点小生意照顾家庭,但没多久他就后悔了。
一边经营自己的品牌公司,一边和朋友们忙起了消防义工的事儿。他们去社区组织消防演练,给学校、企业做消防知识讲座,去酒店等消防隐患单位进行义务排查。
因为坚决不推销任何产品和“讲足40分钟,人人都能练手”的“真材实料”,厚天消防义工团成了当地从官方到民间都颇为信任的团体。
2012年初,唐智湘与香港消防处邮件往来1年后,受到邀请,于2012年与厚天团队成员一起自费参访了香港消防处,学习消防安全大使计划。这是香港消防处第一次接访民间消防组织。
所在地:湖南长沙
马红霞 金蕊儿童康复中心
从郑州到北京再到广州,马红霞曾和丈夫走过一条漫长的求医之路,只因为他们的女儿金蕊在几个月大时,被发现患有脑瘫。
求医期间,因为当年家庭各种变故未能完成高中学业的马红霞,重新捧起课本。她参加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组织的为期3年的学前心理教育大专班,完成了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会计学》专业,也成为了广州扬爱家长俱乐部的成员。
2008年5月,她回到焦作带女儿做康复,并开始为越来越多类似的家长提供经验分享和服务。
所在地:河南焦作
张伯驹 自然之友
张伯驹1984年在北京植物园内出生,从小跟父亲在植物园长大,初中时参加生物老师组织的实验性生物兴趣小组,开始认识植物、蝴蝶、鸟类,并在后来的观鸟活动中认识了自然之友。
大学毕业后他也做过旅行社的工作,但很快便离职在一个自然生态保护基地,跟一位老师做野生动物监测的野外研究志愿者,并于同年以兼职身份加入自然之友,负责一个为期半年经费仅5000元的小项目,在此期间正式加入自然之友。
如今,他已经在这家机构工作了6年,担任总干事一职。
所在地:北京
马彦伟 泉心可持续发展中心
高中时,马彦伟的理想是过一种“追随内心,而非只为赚钱”的生活,对环保和生态产生兴趣,喜欢自由,不受拘束,也因此成为让老师头疼的叛逆学生。
大学毕业,他将理想变为现实,进入环保组织工作,来到了“苍天般的阿拉善”,并且在这里留了下来。
如今他们展开“社区生态保护”项目保护环境,同时通过“乡村干事计划”培养农村发展领域工作人员,创立“合唱改变童年”项目,建立儿童和地区历史、文化的连结。
所在地:内蒙古阿拉善
杜可名 蒲公英儿童发展中心
读书时的杜可名是个学霸,探究出题者意图能让她轻松地获得应试上的高分,但这并不是她认为的“学习的真义”。
高中毕业保送到北师大念书。在与丈夫一起去美国念书之前,她在深圳福田一所三流公立学校教了两年高中语文。她给那些从未想过要上大学的学生讲什么是大学,鼓励学生去看当年北大知识分子是怎样追求“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文章。后来有一个孩子说,老师我想高考,我想上大学。
在她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诗人、哲学家”。孩子们的语文成绩比重点班都高。这些孩子后来也成为了她从美国回来后,开展“蒲公英图书馆”项目时最重要的支持者们。
所在地:上海
阎军楠 明德公益事业发展中心
阎军楠曾跟吕朝一起在上海创办NPI(上海恩派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并先后担任孵化器项目总监、上海恩派总干事等职务。
在恩派六年多的工作经历,军楠从吕朝身上学习了如何与政府打交道、如何筹资、如何整合资源等技能。此外,NPI的创业经历,让军楠亲自体会了组织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和问题和挑战,更是通过孵化器项目接触了100多家初创期的草根组织。
随着工作的深入,军楠开始疑惑,社会组织是可以被孵化出来吗?基层社区的活力应该如何激活?于是,军楠决定要在实践中寻找答案,他离开NPI,正式开始创业。
所在地:浙江杭州
万晓白 通榆县环保志愿者协会
机构前十年,万晓白的父亲在科尔沁开展沙地生态恢复和环境教育工作,没有任何营利,不仅投入所有积蓄还要向朋友借钱。
2005年底,万晓白开始科尔沁沙地生态示范区的全职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她开始逐步有更多自己的思考。
2010年,他们在沙地农牧交错带进行可持续农业探索,种植沙地山葡萄、有机谷物,进行草原自由鸡的养殖。以前只有投入的沙地慢慢开始有了回报。看到收益后,有更多村民加入退耕还草行列,她带领5户沙区居民种了5公顷杂粮谷物,退出滥垦草原20公顷,每户增加收入3500元。打破了乡亲们对其父亲编的顺口溜:“同发同发十年九旱,老万老万干赔不赚”。
所在地:吉林
罗建明 宜居广州生态保护中心
2009年时,罗建明还是一家建筑公司的监理工程师,他所居住的社区正处于一个拟建的大型垃圾焚烧场旁边。为了让父母生活得更好,他觉得必须要做点什么。最终共有15万志愿者加入了这次表达诉求的活动。这让罗建明逐渐意识到他们不光要为自己,更要为下一代的生活争取空间。
2010年,他与“反焚事件”社区居民代表一起成立了一个志愿者小组——“绿色家庭”环保小组。
2012年,环保小组获得“SEE-TNC”生态奖4万元奖金的资助,团队决定以此为契机正式注册成立“宜居广州”。如今“宜居广州”从最初的只做社区垃圾分类的服务机构,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广州市政府在环保方面的专业支持方。
所在地:广东广州
周玉亮 爱思青年公益发展中心
周玉亮创立爱思青年时,希望“让青年成为世界的行动者,让公益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其核心业务是青年思想交流、影像记录和公益行动倡导。他希望通过搭建一个开放的平台,让更多的青年参与进来。
如今机构在成都已初具影响力,周玉亮希望未来几年其项目能够辐射到整个西部区域。
所在地:四川
梁海光 满天星青少年发展中心
2009年9月,梁海光辞掉了投资公司的工作,担任“爱心中国行”的首席执行官,组织城市青年进入乡村进行支教活动。这个过程中他们认为“支教活动对孩子的改变只是一时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还是要让孩子们从思想上有所改变”,因此,2011年9月梁海光开始筹备成立“满天星公益”并担任首席执行官。
“满天星公益”通过传播文化知识,提升乡村少年儿童阅读品质;搭建成长平台,提高城市青少年责任意识。通过公益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星囊计划、教师先行计划4个项目,从打造阅读环境、培养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教师能力四个方面逐步深入地开展工作。
所在地:广东广州
刘斌 益微青年公益发展中心
刘斌,2006年暑期支教结束后,与数名西部阳光志愿者联合发起华夏志愿者服务社(益微青年前身),开启公益之路。2008年本科毕业后入职西部阳光基金会负责长短期志愿者支教项目,成为职业公益人。
2012年,刘斌针对大学生需要增强自身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以及公益发展需要大学生公益教育的问题,根据自身成长经历和大学生工作的经验发起了旨在帮助青年人认知自我、在行动中成长的“益微青年”。
他们致力于培养“做自己的主人,做他人的伙伴”的行动派公民,是大家具备“独立思考、同理心、团队协作”这三个特质。
所在地:北京
李光对 滋根乡村教育促进会
李光对2005加入滋根中国。2005年李光对加入滋根中国。2008年,基于河北省青龙县成为国家早期实行“农科教结合,三教统筹”的综合教改试验县,李光对看到了改革的契机,便开启了滋根在河北青龙的教育实验。
他们在青龙县培育乡村种子教师,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在村庄中培养乡村带头人,催化村民对于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可持续生活的关注;推动“一校一村”计划,鼓励村庄与学校、学生与村民、老师与村民之间的互动,实践“以社会为学校”、“以社会为大课堂”的理念,以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条件;同时编写乡土教材,推动村校共建合作。
所在地:河北
图:丁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