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动态-南都基金会邀专家共议草根组织资源困境问题-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
  • info@nandu.org.cn
  • 010-51656856
  • 南都微信
  • 南都微博
南都基金会邀专家共议草根组织资源困境问题
2012-02-13

  去年以来,草根组织面临的资源困境更加突出。一方面,国际资助机构逐步缩减了资助的金额和范围;另一方面,本土资源的供给却没有跟上,草根组织多年来一直缺少本土资源的支持。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中心2007年从南都基金会得到成立18年来第一笔境内资助8万元。资源的缺乏,导致云南、四川、甘肃一些坚持发展了 10 来年的农村服务组织和环保组织面临关门,还在苦苦支撑的机构也处于停滞状态。草根组织是民间公益事业发展的基石。如何帮助草根组织突破资源困境,构建健康的公益生态链?在今天的困局面前,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为此,2月3日下午,南都基金会邀请十几位专家学者举行座谈,为解决草根组织的切身困难共同努力。

  南都基金会刘洲鸿秘书长主持了会议。他先介绍了草根组织面临资源困境的背景、原因、产生的结果等内容之后,大家开始了观点碰撞式的激烈讨论。

  资源配置结构失衡

  讨论中发现,资源困境的本质其实不是缺少资源,而是资源配置结构失衡。根据《2011中国慈善捐助报告》,2010年度捐赠统计共有871亿多元,其中流向政府部门、或有政府背景的慈善会及红会系统 58.3% ,各类基金会 34.8% ,1.3%流向了慈善会之外的社团、民非和福利院,真正的草根组织得到的捐款微乎其微。一边是洋奶被断,一边是资源垄断,草根生存艰难。NPI王维娜总干事介绍:“2009年-2010年间,NPI申请孵化草根组织的数量约有60家;2010年底NPI在做追踪回访时发现草根组织的数量出现巨减的现象;到2011年7、8月份,60家组织中还在做公益的只有2家,58家全部烟消云散了。”北京工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的孙恒总干事认为,“当下不是资源不够,而是资源不对称,或者说是需求平台没有搭建起来。”

  面对资源配置结构失衡,大量资源流向政府;专家们从基金会的社会责任和行业使命、草根组织提升自我能力、行业网站提供支持和服务、大众和媒体增强问责和监督意识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探讨如何构建完善的公益生态链。

  基金会应增强行业责任感

  南都基金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NPO研究所所长康晓光在讨论中说:“中国的基金会,包括南都基金会在内,都应增强行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找到基本的价值和自己的定位很重要。”在中国,公募基金会享有公募权,拥有大量的捐赠资源,应意识到公募权是一种公共权利,公益组织应该为草根组织释放慈善资源,用“母乳”支持“断洋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邓国胜主任和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金锦萍主任一致认为,“公募基金会要把资金的使用由自己运作转为流向草根组织运作”。中国社科院政策研究中心杨团副主任很认同邓国胜和金锦萍的观点,“我看到有规模较大的公募基金会在项目设计或资金使用上开始流向草根组织;基金会若不走公民社会之路、不与草根组织合作就是没有出路。”而非公募基金会的行业责任感重点体现在找准自己的定位,为草根组织提供资源支持。目前国内非公募基金会中多为运作型基金会,资助型基金会的数量屈指可数。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管理系徐家良教授认为,“运作型的非公募基金会会慢慢认识到定位为资助型基金会的重要性”。北京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创办人孟维娜谈到对公募、非公募基金会有很大期待,希望基金会们能敢于承担风险,培养不怕失败、不怕犯错的精神。

  草根组织能力进一步提升

  专家们在建议基金会增强行业责任感的同时,也建议草根组织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来适应基金会和社会的需要。基金会转型同草根组织合作需要一个过程,草根组织本身也得“升级”,学会运用本土资源的能力。邓国胜认为,“对民间公益组织来说,要遵循优胜劣汰的规律,接受正常的淘汰。草根组织在这个过程中,要逐步‘升级’,加强自己的能力建设,比如筹款能力,要健康、全方位地发展。”

  作为中国基金会行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基金会中心网总裁程刚也参加了本次讨论,他介绍说,“基金会中心网的价值之一就是提供基金会的信息数据给NPO,使NPO能更好的开展服务;核心服务就是为NPO提供筹款能力的培训。预计中国基金会中心网在2012年要启动培训业务,重点提升大家的筹款能力。” 南都基金会程玉副理事长(执行)认为,“若基金会中心网整理出同领域的草根组织与基金会的数量,并分析出落差数据,共享给基金会做定位判断时的参考,可能有助于解决资源不匹配的问题。”

  问责促进公益生态链搭建

  最后,专家们建议要引导公众和媒体增强问责的意识。南都基金会徐永光理事长曾多次提及:“对于公募基金会,捐款流向哪里,应该接受社会问责;对于公众,要加强问责意识,了解捐款流向。相信在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下,公众能逐步了解和掌握自主决定捐款、自由选择捐款受捐机构、决定捐款使用方向、监督捐款使用结果和享受捐款税前扣除的权利。假如每个捐款人都认真把握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责任,哪怕再牛的公益组织,不透明也得透明,否则只有关门一条路。”此观点也得到北京大学公民社会中心师曾志执行主任的认同,“舆论的监督其实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不仅仅需要我们的监督,同样需要社会媒体发挥自己的监督作用。”

  本次两个多小时的专家讨论会仅是一个开端。南都基金会作为资助型基金会,始终以支持民间公益为使命,在2012年,南都基金会将“突破草根资源困境”列入重要的宏观项目之一,与大家共同努力,打造完善的公益行业生态链,帮助草根组织健康、快速的发展。(文:吴娟 李玉生 图:吴娟)

参与本次讨论的专家学者及媒体有:康晓光、杨团、徐家良、金锦萍、师曾志、邓国胜、孟维娜、廖晓义、刘文华、陈琼、梁晓燕、王维娜、冯永锋、程刚、孙恒、周丹薇、黄英男、唐金金、徐永光、程玉、刘洲鸿

 

 

讨论会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