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动态-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社会应对系列研讨-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
  • info@nandu.org.cn
  • 010-51656856
  • 南都微信
  • 南都微博
汶川地震与芦山地震社会应对系列研讨
2013-04-24

  为总结汶川经验和应对芦山地震,北师大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和我会共同发起汶川经验与芦山地震社会应对系列研讨活动。

  4月23日晚7点在北师大英东学术会堂演讲厅进行了第一场研讨,约有100人参与。分组讨论前,来自四川救援一线的420民间救助信息平台负责人郭虹研究员,为大家带来了芦山地震灾情及社会应对进展情况,着重强调了512地震后四川新生民间组织迅速有效参与芦山地震救援。随后,大家又分组讨论了信息分享机制、公益资金使用管理、志愿者服务与管理这三个议题,并就现场讨论结果与后续跟进达成初步共识。

  会后,暂定第二次研讨会将于28日在成都举行,并向一线救援组织转达“后方支援团队”第一次研讨共识。

 

附:

“汶川经验与芦山地震社会应对”系列研讨第一场会议纪要

 

  2013年4月23日7:30,汶川经验与芦山地震社会应对系列研讨第一场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演讲厅召开。

  研讨会的第一个环节,来自四川420民间救援信息平台的负责人郭虹研究员,就芦山地震的现状、社会组织与志愿者参与抗震救灾的进展以及灾区居民的需求情况向参加研讨会的伙伴们进进行了介绍。

  研讨会的第二个环节,参会伙伴就芦山地震应对中的“信息分享机制”、“公益资金使用管理”、“志愿者服务与管理”三大议题进行深入和理性的分组研讨。最后就三大议题面临的挑战形成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信息分享机制
1.面临的挑战
(1)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带来的未经分类的信息,收集、整理、分享工作挑战很大;
(2)多源头多平台的信息如何建立协同机制?
(3)政府与社会组织如何建立信息资源的协调机制?
2.提出的建议
(1)加强诸如灾害地图等技术的开发,推动社会组织之间、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信息平台的互通,形成信息协同。
(2)社会组织与政府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建议救灾指挥部允许社会组织参与,实现现场信息实时交互。
(3)建立统一信息标准,分阶段建立长效信息收集与沟通机制。
 
二、公益资金使用管理
1.面临的挑战:
 (1)灾区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2)如何真正了解灾区需求;
(3)如何评估和反馈资金使用的效果。
2.提出的建议
(1)基金会的资助原则上应符合各自的使命与战略;
(2)提供网络平台和能力支持,如建立救灾地图,实现捐款、物资、环境等信息共享;
(3)对资金使用的效果和过程进行评估,记录每个决策过程,重视每个决策节点的记录。


三、志愿者服务与管理
 1.面临的挑战
(1)是否要分阶段界定志愿服务?
(2)后方的志愿服务有哪些分类和形式?
(3)日常志愿联盟的建立和日常培训,临时联盟的有效性;
2.提出的建议
(1)志愿服务需要分几个阶段
72小时之类:专业和医疗的需要, 自救是一直要有的,自救服务是最有效的,但缺乏;
72小时—10天: 过渡安置,防疫,物资发放等,需要组织着去组织自救,需要专门协调支援团队的组织;
10天—30天: 艺术类、文化类,社区建设等;
(2)志愿服务的支持是最重要的,可分解为:1)救灾过程中的专业能力;2)志愿者的安全保障,心理支持,这些都个长线的工作;心理支持对志愿者也很重要,应该在前期也做;
(3)应建立志愿服务的日常联盟,而且这个联盟应该分区域,但现在的联盟面临的问题是不可持续和缺乏机制性支持;没有事情就没有联盟,备灾的支持也很缺乏。
 
参会伙伴(排名不分先后):
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
中国扶贫基金会
赠与亚洲
亚洲基金会
西部阳光基金会
武警太原指挥学院
万通基金会
太阳谷基金会
社区参与行动服务中心
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
联益基金会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李嘉诚基金会
基金会中心网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
恩派(NPI)公益组织发展中心
德鲁克社会组织学习中心
创业成长互助联盟
北京新智感科技有限公司社会责任部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北京春苗儿童救助基金
北京爱思创新
SEE基金会
IFRC国际红十字会
中国妇女报
中国慈善家
中国财富
希望工程杂志社
腾讯公益
人民网
人民日报
南方都市报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