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益产业链中,基金会是重要的资源提供者。而很多民间组织,并不了解这个申请资金的重要通道,使得筹资方面困难重重。5月22日,在“中国公益慈善人才培养计划”首期培训课堂上,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刘洲鸿导师为学员们揭开了如何向基金会筹资的面纱。
我国基金会发展的现状
据刘洲鸿介绍,目前我国基金会已经超过3100家,其收入及支出的增长都很快。2011年,非公募基金会收入102亿,公募基金会达到了179亿,同时在2011年,基金会共支出约300亿元,比2010年的176亿增长很多。由于民间组织没有公募权利,捐款得到的钱需要缴税,所以大部分钱进入基金会,进入政府。而针对这样的情况,刘洲鸿建议首先要打破官办基金会对公募资金的垄断;其次民间机构要发展自身,提升自己的募款能力。
我国基金会资助的特点
讲述了我国基金会发展的概况后,刘洲鸿介绍了基金会的9大主要资助领域:教育、科学研究,医疗救助,文化及扶贫助困等。而对于基金会资助的对象,则需要是合法注册的公益组织。有数据表明,其中约60%的资助方倾向于资助民政系统注册的公益组织。同时,在过去5年中,63%的基金会资助的公益组织数量在10家以内;81.5%的资助方对同一公益组织进行连续资助。
刘洲鸿介绍说,基金会主要通过业内渠道,选择口碑好的机构作为合作伙伴。同样,公开招标和行业活动如慈展会、行业论坛等也是他们寻找合作伙伴的途径。
如果一家NGO具有较强的执行能力和有效沟通能力,且有良好的诚信度、透明度及健全的治理结构,最好还和基金会建立长期的依赖关系,这些都能成为它成功筹资的因素。在这里,刘洲鸿介绍了成都公益组织420联合救援行动——他们正是凭借透明和专业,以及积累的相互信任,获得了南都基金会20万的资助。
如何同基金会寻求合作
对于什么样的项目会引起基金会的兴趣,刘洲鸿列出了以下几点:首先,项目需要符合基金会的资助领域或战略发展方向,同时,如果一个项目满足了当今的社会热点或运用了创新手段,也会被基金会重视和青睐;其次,项目的可持续性、可复制性和推广潜力也是基金会考虑的方面;再次,对合作伙伴机构经验积累、提升团队能力等方面的帮助,也是基金会考量的重要指标。
刘洲鸿分析了现今向基金会筹款的众多障碍。原因一是在于很多NGO资源意识差,知道的基金会少;二是信息上的不对称,很多NGO不知道基金会资助什么项目;三是在于有的NGO缺乏信心,不敢接触基金会,同时和基金会缺乏沟通;最后,有的基金会看面子不是项目质量,这也是NGO筹款的一个障碍。
针对上面的种种不利因素,刘洲鸿提出了解决的建议:NGO提高资源意识,尽量多地了解基金会或资助方;树立信心,增强互信,合作双赢;NGO认真落实项目,保质保量完成;尽可能多地报告项目进展情况,让基金会及时了解情况。
NGO向基金会筹款的策略
刘洲鸿就“NGO如何向基金会筹款”为学员们支招:
在寻找资助方的方面。首先NGO要做好内功,做好事情、重视传播、做到公开透明;同时还需要多参加活动,相互了解,在项目设计中考虑让资助方参与进来。
在项目申请前的准备工作方面。首先,NGO必须要对自己所做事情的自豪和自信,能够清晰表达;其次,需要知己知彼,做足准备;再次,NGO需要主动沟通,懂得变通,用使命感和信念积极影响资助方;同时,也要有原则,绝不软弱,也不过于僵硬;另外,NGO们还需要了解运用2/8定律,有意识地将注意力放在最有可能支持你的资助者上;最后,不断维护和发展合作伙伴网络也是筹资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