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根据5月16日,“社会组织如何快速成长研讨会”暨“景行伙伴成都分享会”现场发言整理。
爱有戏,2009年成立,2011年正式注册,目前是5A级的社会组织。爱有戏的使命是协力构建更具幸福感的社区,致力于城市社区发展,目前也有一个农村的点,主要是2013年雅安救灾的时候留下的一点缘分。目前有137名工作人员,其中近40%的是社会工作专业,因为做社区发展还需要其他的学科,所以还有社会学、人类学、公共管理、心理学、法学等专业。当然,还有艺术类,爱有戏自认为是一个具有艺术家气质的机构。在行业的发展当中,社区发展拥有比较丰富的内容,所以需要更加多元的人才结构,我不太赞成做社区发展的机构就只有社会工作专业的工作人员,大家会陷入一种相同的思维模式里面,对于想像力、创新力会有一些影响。
近几年,爱有戏也获得了一些奖励,比如说民政部的专业社会工作二等奖;入选了中国社会创新案例;最高兴的就是爱有戏的工作进入今年新版的中级社工师教材,成为讲社区工作的案例。
爱有戏的成长历程挺好玩的。2009年成立的时候,并不是做社区发展的,当时觉得中国的公益广告太少,几个对影视完全不懂的人,开始拍一些公益片,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来推广公益。最开始做的片子叫《小话西游之寻血记》,宣传传无偿献血,当时参与这个片子拍摄的人,献血总量是10万毫升。当时团队有几十个人,筹资总额是3000元,第一个意向的资方是杨海平先生(刘飞爱人),结果这个钱没出,血液中心发现了这个片子,出了这3000块钱。第一年,虽然只有3000元,但是干活的时候超积极,到现在为止都很怀念当时的志愿者阶段,很单纯、也没有压力,不像现在睁开眼睛就要想130多个人怎么发工资?
因为你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就有很多专业的人士加入,包括专业的导演、专业的摄像师、专业的编剧和一些其他的工作人员。2010年,筹资总额是7万元,花了3万多块钱拍了一部电影《最好的未来》。这个项目对于爱有戏来说影响非常大,因为发现拍了很多的东西,还有动画片,但有点白使劲的感觉。爱有戏没有一个固定的播出渠道,也没有那么大的艺术的想像力,做了很多倡导,却没能让更多的人关注、知道我们。当时,就觉得定位是有问题的。在年底的时候,机构有一次很重要的分裂。有一帮人就认为,我们既然是做公益的,就要扎下去,跟社区的孩子和人在一起;另一帮人是带着电影梦来的,要坚持拍电影。机构在那个时候,有一个很艰难的抉择,正式分裂成两个部分,一部分就跟着一个导演出去了,另外一部分就留下来了。这就是爱有戏的第二年,也是非常关键的一年。
2011年,有很多机缘巧合,其中,全年的筹资额是70万,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也是最初没有料到的。首先是我们被纳入了锦江区的试点。当时我们混迹在锦江区红星路35号,冒充一个大学生创业的企业在里面,锦江区团委来检查工作,了解了我们真实的工作。过了段时间,锦江区做公益组织孵化,他们就想到了我们,就这样一个巧合的机缘,我们进入了锦江区的孵化器---锦江区市民中心,并正式获得民非注册。当时预想的5年之内实现注册,结果3个月就实现了。其次,得到了恩派的支持,恩派给了我们一年几万块的资助,还教了很多方法,如怎么去做一个NGO,把我们带入了NGO的圈子,对于爱有戏来说非常的关键。觉得恩派有点像是一个教会“术”的机构,就是教给了我们方法。另外,就是PCD给了很好的帮助,就是不断和你讨论,如一个6万块钱的项目可以开无数个讨论会,等执行完了以后,发现变成另外一个项目了,就是不停地修改,非常有耐心的陪伴你的成长。
2012年筹资额是200多万,2013年达到了四五百万,2014年接近1000万,我们能发现,这是一个快速地增长。从3000块钱到接近1000万的筹资,从志愿者组织发展成为一个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一个社区发展型的组织,我们只用了短短5年的时间。
机构的人经常说我是一个亢奋的人,但到后面的时候,我觉得非常疲惫,感觉一直在奔跑、一直在加速奔跑,就没有歇过气。这几年,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是我以前没遇到的,如机构从几个员工到十几个员工,到三十几个员工,到一百多员工,到现在有些员工我都不认识了。在每一个阶段都要做很多的挑战,这和最初只想做一个志愿者、只想做点事,从没有想过要去管理一个机构的初衷很不一样,对我个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压力。
但是,这几年是我人生当中成长最快的几年,特别是进入社区以后。因为不懂,所以就只有学习、看书,现在每天可以坚持看书看到两三点钟,看各种的东西、案例书。
爱有戏的资金来源有55%是来自于政府,30%左右来自于基金会,5%左右是机构自有的一些基金,还有10%是企业的资助。但是在我们干得比较久的点,比如说水井坊街道,政府的资助只占30%;干得越久的点,社会资源会越多,因为我们会发现和挖掘到更深层次需求,社会对我们的支持也就更多。
爱有戏快速成长中的心得
小米的雷军说过一句话,“站对了风口,猪都可以飞上天”。我觉得爱有戏就是那个站对了风口的猪。逆潮流而动的话,即便你很努力,可能机构发展也比较缓慢;如果你能够顺势,那你可能会得到很多的支持。有的时候就感觉爱有戏的发展是被某种力量所推动的,当然也包括政府。
取势,我们读政府文件,不管是18大的全国性文件,还是区级政府的文件,都要读。原因:一是要了解政府的语言体系,同样一件事情,我们说的他们会觉得很紧张,比如说公民社会,他们会很紧张,但是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觉得不紧张了;同时,要知道政府关注的方向,会在哪些领域投入什么样的力量,取势是很重要的。作为机构的负责人,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去找那个风口,风口在那里,不是每一个猪都会站到那个风口上的。
明道,这是PCD教给我们的,在做的过程中一定要了解我为什么做,初心是什么,这个行业的基本规律是什么。这就要看很多的案例,要去了解,还要有悟性。
优术,就是技能和培训。你真的要有这种方法,要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够把这样的事做出来。比如说社会学、社会工作的相关知识,像现在我们做的很多项目都有相应的互联网部分,现在讲互联网+,我们也有一点那个味道,我们有很多的项目,不管是文化项目、互助项目,还是别的项目,好多都是有互联网在,可能是一个APP,最早可能就是开发的一些软件来进行配套。
在机构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你才能够把握住机遇,才可以借力发展,你也能把事做好,这些就是一个大的方向。
项目就是我们的产品,产品的质量是一个机构的重中之重,项目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人。一个机构要想发展的话,一定要聚焦于人才,口碑是最好的宣传。很多人说爱有戏的宣传做得特别好,全国很多地方都知道爱有戏,其实我们现在连一个像样的网站都没有,但我们一直在改善这个事情。我们并没有做很多宣传营销方面的工作,但一直在做口碑,包括跟我们合作的政府、基金会、企业,他们都会帮助我们宣传,包括我们很多客户都是我们的合作方帮我们宣传过来的。为什么爱有戏会有这样快速的发展,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特别重视人才。在只有几个人的时候,就开始在人才方面花钱、花精力,现在爱有戏整体的来说,流动率非常低,这在NGO里面还是很少见的,这也是跟我们聚焦人才、关心人才有关系。我觉得项目就是产品,如果我们的产品都做不好,去做什么营销!现在我们要把项目做好,这是机构最重视的事情。
2014年,爱有戏有40多万的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爱有戏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的方法、制度及理念是?
1)不招空降兵。爱有戏的招聘广告从来不招项目经理,招的都是项目的普通人,不管你是谁,你必须从最基层做起。但是怎么能够引进人才,因为基层工作者薪酬相对较低,我们就设计了一个引进人才补贴,比如说你在爱有戏现在做的这块工作,你能拿2500块钱,但我认为引进你可能需要5000-6000块钱,那我可以给你补足到这么多,有三个月的时间你都可以拿,但具体到后来你能干到什么职务,你能拿多少钱是后续你自己的能力决定的。
爱有戏是一个非常努力的团队,就是每一个人都非常努力,都很想把事情做好。但有很多员工是从志愿者开始转过来的,不是非常专业。如果你招空降兵的话,就会让这些员工感觉到很绝望,认为自己永远没有上升的渠道。如果让新招的高级人才从基层员工干起,老员工就会知道他跟自己的区别,这样让大家更有力量往上走。这是一个保持员工稳定很好的方法,让每一个员工都感觉只要你努力你都有空间。爱有戏看本事不看学历,也不看你以前的经验,就是营造这样的一个氛围。
2)重视员工的培训,并舍得会花钱请老师。如,前段时间,我们请了香港及省内的专门做个案管理的老师,给机构做了两三天的集中培训,员工要修学分,且必须做到,没有做到是不行的,机构为此要承担场地费、住宿费、老师来往的交通费等。培训的内容很广泛,有社会工作或社区发展类的、有艺术类、心理方面的、还有个人自身技能提升的,都是采用参与式的培训方式。
建立了一个专家库,现在有20多位专家,我们会邀请他们来做培训。同时,我们每年会到外地去参访一次,去年去的香港,今年我们准备去台湾看一下。
3)重视机构学术文化(员工自我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社区发展型组织,因为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很多都是新问题,而且需要机构的人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设计的能力,很关键的就是机构要有学习的氛围。一是建立机构的行动研究机制,每天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讨论和研究;我们也接了一个民政部的国家级课题,建立了课题组,自己做些研究;另外就是每年会拿钱出来资助机构员工做一些学术项目,员工来讲自己要做什么研究,小到几千块,多到两三万块钱的资助;每年会召开学术年会,进行评比和表彰,并形成机构的学术论文集。虽然很多时候员工写的都是很基层的东西,但是他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写东西,跟埋头干活还是不一样,机构会慢慢地形成一种学习的氛围,员工也将形成自我学习的习惯;还有就是资助读书会,分享你看到的好书。
4)除了重视纵向的联系外,一定要重视横向的联系。我们会发现,这个点的员工和那个点的员工不认识,因此我们每个月会开一次全体员工的月会;现在人太多了,就改为了开季会,一个季度让大家能见一面。同时,成立工会,建立工会小组,还有兴趣小组,如电竞小组(一起玩电子游戏)、篮球队、女性沙龙等,以及也会资助项目办的小型团建,增强员工间的联系。
5)员工的激励方面,开展明星员工的评比,每个月都会评选明星员工,重点在于鼓励和看到基层员工。也有季度的和年度的优秀员工评比,会有奖金表彰。
6)价值观教育,通过很多的志愿者活动,其实是凝聚机构,建立机构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机构的志愿者有一句话叫做“不忘初心”,我们不要忘了爱有戏是从志愿者开始的,我们为什么要来做这个事情,是因为我们觉得我们对社会有责任,然后通过这样来凝聚整个机构。在爱有戏的发展过程当中,有一段时间我们出现了专业主义的倾向,我们忘记了自己也是志愿者。2012年底开始,机构加强了价值观方面的建设。把爱有戏志愿者的传统发扬起来,我们鼓励无偿献血,机构里面每年都会参加无偿献血,还有全国无偿献血铜奖的获得者;还有关爱老人、关注精神障碍者、关注智障儿童,这不是我们的项目,但我们帮他们链接社会资源,现在好多企业都链接到那儿去做帮扶;流浪动物的关爱,员工里面有一些人特别关爱流浪动物,会经常去捐款,去做志愿服务。
6)重视财务的管理。
我经常讲财务是前面的“1”,其他所有的能力,如筹资、业务能力等这些都是后面的“0”,零越多越好,但是没有前面的“1”,一切都归于0,这是NGO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机构在快速发展,财务工作量也在快速膨胀,我们很容易会忽视财务这些支持版块,因为我们大部分精力放在项目上去了。特别是在机构长期的快速发展中,不仅仅是关注项目质量,你还要关注后面很多的支持部门,尤其是财务,他跟得上吗?
发展期的机构需要特别关注点
1)创新。在机构里面一定要鼓励创新,但是创新意味着什么,创新并不是意味着那些五彩斑斓的东西,创新最重要的就是意味着你要宽容失败。如果觉得有的创新项目风险比较大的,跟资方很难说清楚的项目,机构会拿钱出来尝试;偶尔也有申请一些基金会的小额项目资助。有一句话,我觉得对成长期的阶段机构是很有帮助的,“遇到问题的时候说明你在进步”,如果你的机构都没有遇到困难,每一件事情都风生水起,你真的要检讨一下,你的机构到底有没有在进步,你是不是一直在做你熟悉的事情,没有进步。
2)有为才有位。不要去抱怨,因为社会不可能为了你而存在,我们要去做的,就是通过我们的所为挤出我们的位子。政府也是这样,它要给你项目,首先它要看你会不会做,一般会先给你一个小项目,可能再给你一个大项目。像我们在水井坊从6万块钱的项目做起,到现在一年筹资300万,就是把你的每件事做好就有你的位置。
3)加强沟通。机构大了以后,沟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包括机构内部的沟通,也有对外的沟通,更重要的是你要教会员工学会沟通。我们现在要求所有的项目要有日记、周报,用这种书面的方式进行沟通,也包括我们平时的交流、沟通。
4)成熟机构的责任就是要开拓市场,要去形成一些领域,为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5)博采众长。我们也一定要多出去看看,不忘记了学习。尤其是跨学科的借鉴和学习。比如;艺术介入社区、建筑规划师对社区的看法等。
6)一定要尊重员工、爱护员工,与员工同舟共济。明白和了解员工实际的需求和困难,为员工提供社会保障是机构最基本的责任;跟员工开诚布公的讲机构有什么困难,与员工同舟共济;
问答环节:
提问1:发展速度很快的时候,可能会导致社区服务的质量下降。虽然通过很多层级去保障服务质量,但因为层级多了,风险就可能增多,也有可能会变成项目都没有那么好。这是一个危机,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刘飞:我们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现在在战略收缩。同时,会把我们认为比较成熟的经验,像城市的混合型社区,弄出几种相对稳定的服务模式,做梳理,然后做经验输出。
提问2:有没有可能是开发性的,可以让其它的资源、服务、或机构参与进去。
刘飞:我们就是一个平台、一个空间,有好多我们做不了的,非常渴望有人专门来做这个的。
提问3:中层的工作人员、核心骨干是很重要的,让中层认同你,愿意跟你一起来干这个事,是这样规模的组织非常核心的内容。
刘飞:需要根据机构快速发展去变革。在组织发展期的时候,不要把制度看得太重;在组织架构上面也要不断的调整,一旦你这个机构的创始人、负责人感觉吃力,不知道事情怎么做的时候,就要赶紧调整。
第一,不同的阶段,我们一定要做不同的调整,没有什么东西是适合所有机构的,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一套东西。第二,相信员工、尤其是中层骨干,充分放权,在放权的过程当中要给他们足够的支持,要有一个预期准备,如前期要进行培养。第三,关心他们,多站在他们的角度给一些支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第四,别过度树立负责人的权威,我们机构里面的人都经常说我这不对那不对,就是让他们在组织当中有主导力的。
提问4:怎么推动项目产品化,产生这个的核心要素有哪些,我们这种草根组织如果也想去奠定一些国际化的资源的话,那我们要怎么做,需要多大的资金实力。
刘飞:有的时候跟着感觉走也是挺重要的,就是去做,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研发、想办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一个项目里面可能就会衍生出很多个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形成一个项目体系,或者叫做业务模式也好,通过长期去做,你会发现一些更深层次的需求,然后你用一些新的项目去解决这种需求,不断的螺旋上升,你就会产生很多项目,这些项目和项目之间就会产生协同关系,这种关系最后就会形成你的业务模式。
我觉得首先就是要看需求,需求如果抓准了,我们就采取很多很多的方法,不断的去发现更深层次的需求。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去积累,最后就会形成一个项目体系。而不是说我们现在要形成一个业务模式,这个业务模式要怎么怎么样。当然也有特别聪明的人,人家一开始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