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动态-iJoin团队“社会创新暴走日”走访南都-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
  • info@nandu.org.cn
  • 010-51656856
  • 南都微信
  • 南都微博
iJoin团队“社会创新暴走日”走访南都
2012-07-24

7月20日上午,iJoin社会创新实践项目的同学一行12人在“社会创新暴走日”中来到南都基金会交流,项目官员林红、传播官员李玉生与同学们进行了分享,就南都基金会的机构和项目情况,公益行业内的资源分布,如何筛选项目,如优化NGO的内部管理,青年人做公益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2012年7-8月份,iJoin将在北京为5家非营利组织(包括为大龄孤独症病友服务、阳光书屋、西部阳光基金会、梦想行动、百万森林)提供全职性的咨询服务,共有23位来自全球各地高校的优秀青年人参与其中。

“社会创新暴走日”是iJoin每年项目执行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在暴走日中将会组织青年人在一天内连续拜访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NGO、基金会等组织。而今年的暴走日活动则进一步扩大了范围,围绕“ NGO与其利益相关方”的主题展开。

iJoin团队一行在7月20日一天内拜访了3至4个不同组织,以代表“NGO与志愿者”、“NGO与基金会”、“NGO与政府”、“NGO与企业”以及“NGO与受助人”这几大主题,通过实地拜访和交流的方式使项目成员更加了解中国NGO发展生态,提升对中国公益文化的了解,进而促进公益咨询项目的开展。

Ijoin团队来南都交流

 

相关阅读:Ijoin团队成员Grace苘感受

每日小感(7月20日):关于公益圈的各种学习,公益大暴走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3bb89501011zdo.html

1. 公益圈基本特征:

简单说来,公益圈有以下几类机构构成:


其中,资源是相当不匹配的。具体说来,公益服务组织在资金和政策上通常会处于劣势。另外一点资源不匹配表现在“公共认知”上(如果我们认为“认知”也是一种资源)。例如:社会大众普遍认为NGO收取管理费是不应该的,社会对于NGO市场化商业化的认知度也很低。

所以,作为初创“公益机构支持组织”,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答:一方面让多方(包括政府、商业机构、社会等各种利益相关方)看到我们的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开展“开放日”等活动,设置游戏等环节,让外界参与了解。

那我们也可以看到,社会对于公益创业的意识呈现一种“动态增强”的趋势,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第三部门。(补充一句,在美国,政府、商业机构和公益机构是呈三足鼎立的,而在中国,“第三部门”显然短出一截)

2. 服务型NGO、基金会、企业与政府--纠结又互惠的关系:

NGO与基金会的差异:NGO更关注社区,着眼相对小;基金会关于大的话题,例如环保、医疗。所以两者会有冲突的时候。(有钱的找不到NGO来给,而更多的草根NGO找不到钱,在这个“市场”中双方无法对接)

解决方案:(例如南都基金会)强调杠杆作用,同时充分考虑机会成本。事实上,有能力同时值得被给予基金的NGO也很有限。例如:某两个基金会都想建立环保类NGO的网络,然后发现它们的两个网络重合率高达90%。

NGO与企业的差异:企业高度效率化,而NGO讲究一种和谐共处的氛围。例如:微软开会绝不超过一小时,否则不开。

对于管理咨询,NGO和企业虽然都做,但它们的态度是很不一样的。具体说来,一些企业请第三方做管理咨询,有很多是“老板已经有了基本想法,需要第三方来证实;或者借助它们的报告,增加自己方案的信用度。”“相对形式化的”。而NGO请第三方做咨询,往往是某些方面太弱非常需要改进,同时它们很期待来自专业人群的“给予”。然而另一个问题是,它们可能不“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这时,对于“支持型NGO”也是很大的挑战。

NGO与企业(CSR与GR):“聪明”的公司不会把社会企业责任CSR与政府关系GR分开讨论,因为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很多政府部门需要“业绩”,而公司可以利用“扶贫项目”为政府提供“业绩”支持。那么,这也算是一石二鸟--不仅做了CSR,也做了GR的建设。

如何让几方统一呢?

答:一定要找好各方的需求和项目可以带来的价值。

3. 年轻人做公益:

年轻人有热情有想法,但可能会缺乏耐心和同理心。在对自己充分了解之前,不要选择“投身”于公益事业。

所以强烈建议,年轻人先多去各处走走看看,多尝试不同领域(通过实习、聊天、阅读等)。充分了解自己(例如:清楚自己是不是一个有“公益人格”的人)。如果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全职做公益,也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支持和改善NGO(例如:做传媒去宣传公益理解,倡导大众拥有正确的“公益观”)。就算要投身公益,也建议在进入之前去别的行业多多锻炼和学习。

面对家人和社会的不理解,你要足够坚定。“你自己准备好了,你身边的人也就准备好了。”

作为年轻人,你也不要急。注意NGO的“短板效应”(即:木桶中的水一定是和最短板一个高度。)相似的,不论NGO的某个方面被建设得多出彩,如果别的领域跟不上,那么也是“白搭”。所以需要“螺旋形上升”。

建议年轻人多学习沟通和执行,不要“纸上谈兵”。写报告很容易,但执行却很困难。

4. 南都基金会补充:

该机构理事会设置很全面,而且真的有运作起来,这一点值得很多草根NGO学习(它们大多没有理事会,或者理事会是形同虚设的)南都基金会下设几个小组:战略规划、研究、薪酬、评估、投资管理委员会。

理事会管战略,秘书长及各部门管执行。

南都的项目有两个比较典型的:一是“银杏计划”帮助青年公益创业领袖(看重“干实事的”);二是“景行计划”支持NGO。从“人”和“机构”两方面支持NGO的运作。

5. EMC补充:

EMC全球CSR还是集中美国(他们的总部)。中国区的CSR主要涉及五个方面:EMC学院联盟、社会创新、非物质遗产保护、运营可持续和社区投入。

同时,他们利用自己的行业优势做公益。例如:EMC擅长数据储存,期待与“口述历史”项目合作,帮助储存那些很容易遗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Girls in technology项目”也是EMC接下来要发起的,一方面倡导女性能力建设,一方面为自己公司纳贤。

做CSR也要有KPI去做评估。

6. 红丹丹补充:

机构起源是因为创始人的个人经历:从航天业到下海经商,再到电视剧制作。机缘巧合地做了一部关于残障人士的纪录片,然后开始助盲。后来被告知这已经是一个NGO了,便最终有了NGO的雏形,并开始做。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帮助个体投入太大且不稳定,于是决定关注大众,辐射更多人。同样的,服务内容从最初的培训就职等,转为注重“提供文化服务”。(因为很多大环境是无法用一己之力去改变的)

与iJoin的合作,让红丹丹“效果非常好”。现在还希望在新媒体营销和KPI等方面获得更多帮助。

盲人在生理和心态上都有很强的特殊性,(这不是“歧视”,我们需要正视差异,并且接受差异,才能不让差异成为冲突)这对管理团队和志愿者都是很大的挑战。作为服务型NGO,红丹丹也有过迷茫和想要放弃的时刻。(例如被自己的受益人所误解和伤害),因此需要NGO从业人员有极为坚强的内心。

最后讲个小故事,一次下雨天,一位志愿者扶着受益人进院子,受益人走在了水坑里。事后,受益人非常不满地抱怨,然而他不知道“志愿者也是走在水坑里,而且是更深的水坑里。”遇到这种情况,谁的错呢?

其实谁也没错。志愿者很委屈,他已经在为受益人考虑了;盲人也很不爽,“干嘛把我带到水坑里?!”

这也告诉我们,做好事并不容易。

但关键是要有同理心,也要有技巧。例如,志愿者如果提前告诉对方,“现在下着大雨,我们将传过一篇雨水地,但我会尽力让你走水浅的地方。”那么一切任何上的障碍或许就消失了。

做公益,要聪明地做。

谨以此文献给iJoin 7月20日 公益暴走日,以及那些在公益圈中奋斗的人们。